■ 周長才 代可
“晚期肺癌不等于‘絕癥’,關鍵在于找到適配的個體化方案。而且患者的康復也不是偶然的,而是‘規范診療+人文關懷’的必然結果。”11月7日,聊城市腫瘤醫院腫瘤科主任徐文達說。
前不久,一位田姓肺癌晚期患者家屬給徐文達送來了寫有“醫術精湛盡心盡責,醫德高尚仁心仁術”字樣的錦旗,向他表示感謝。而錦旗的背后,則是一個晚期肺癌患者突破生命倒計時、在精準治療與人文關懷中重獲新生的動人故事。
求醫之路陷入僵局
“確診時醫生說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全身,最多只剩幾個月時間,我們全家都崩潰了,是徐主任給了老田第二次生命。”回憶起最初的絕望,田某家屬紅了眼眶。據悉,田某被查出肺癌晚期時,癌細胞已侵犯多個器官,伴隨劇烈疼痛與呼吸困難,生活無法自理。家屬帶著他輾轉多家醫院求醫,得到的多是“保守治療、緩解痛苦”的建議,直到經人推薦,抱著最后一絲希望的他們來到聊城市腫瘤醫院,找到了以腫瘤綜合治療為專長的徐文達主任團隊。“晚期肺癌不等于‘絕癥’,關鍵在于找到適配的個體化方案。”徐文達第一時間接待了田某,面對復雜的病情,他沒有急于制定方案,而是迅速啟動多學科會診(MDT)——聯合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專家,共同分析田某的病理類型、基因檢測結果及肝腎功能、骨髓儲備等身體耐受指標,最終敲定“抗血管靶向藥物聯合化療”的核心治療思路。
動態調整破解風險
治療過程如“走鋼絲”,每一步都需極致精準。為讓方案落地見效,徐文達團隊對田某的治療全周期進行精準把控:化療環節“量體裁衣”,團隊每周監測田某的血常規、肝腎功能,根據骨髓造血功能波動調整化療藥物劑量——當發現某次化療后白細胞略有下降,立即減少藥物用量并搭配升白細胞藥物,既避免了嚴重骨髓抑制,又保證了化療效果;同時提前使用止吐藥、護胃藥,將惡心、嘔吐等副作用降至最低。靶向治療“實時追蹤”,靶向藥物服用期間,醫護人員每天詢問田某是否有高血壓、蛋白尿等不良反應,每2周進行一次腫瘤標志物檢測,每個月通過胸部CT、腹部MRI評估腫瘤變化。“有一次CT顯示腫瘤縮小了30%,那一刻我們終于看到了希望。”田某家屬說。更讓田某暖心的是團隊的細致。“大夫們會根據我的口味推薦高蛋白食譜;護士每天幫我翻身、拍背,指導呼吸功能訓練,手把手教家屬護理技巧,細致的照護讓我覺得抗癌路上不孤單。”田某感慨道。
人文關懷驅散陰霾
“晚期腫瘤患者的心理壓力有時比病痛更難熬,我們既要救‘身’,更要安‘心’。”護士長張杰的話,道出了團隊的人文關懷理念。田某入院初期因擔心治療效果,常常失眠、情緒低落,甚至拒絕吃藥,團隊見狀立即啟動心理干預計劃。漸漸地,田某的臉上有了笑容,不僅主動配合治療,還會在查房時跟醫護人員分享“今天多吃了一碗飯”“能自己走 10分鐘了”。經過3個周期的規范治療,他的疼痛完全緩解,腫瘤體積縮小50% 以上,生活已能基本自理,近期復查顯示各項指標持續穩定。
“田某的康復不是偶然,而是‘規范診療+人文關懷’的必然結果。”徐文達表示,近年來,聊城市腫瘤醫院持續搭建腫瘤精準治療平臺,引進基因檢測、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前沿技術,同時強調“醫療有溫度”,要求醫護人員從患者視角出發,提供“生理+心理+社會”全維度照護。
“將來,我們會繼續深耕腫瘤綜合治療領域,探索創新療法,讓更多晚期肺癌患者像田某一樣,突破‘生命極限’,提升生活質量。”徐文達的話語堅定有力。如今,那面鮮紅的錦旗掛在科室墻上,不僅是對徐文達團隊的肯定,還是聊城市腫瘤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理念的生動注腳。在對抗癌癥的征途上,這里的醫護人員正以醫術為刃、以仁心為盾,為無數身處絕境的患者,點亮生命的曙光。
2025-11-14 09:46:40
2025-11-14 09:41:01
2025-11-13 15:11: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