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陳彩紅 通訊員 王曉冉) “這甘藍長得真好,現在上市正趕上好行情!兩個多月就能采收,收完接著種冬小麥、黑玉米,一年能多收兩茬。咱在家門口干活掙錢,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11月17日,陽谷縣定水鎮五楊村的田間地頭一片繁忙,十多位村民正忙著采摘、分揀、裝筐,飽滿翠綠的甘藍鋪滿田間,歡聲笑語中透著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五楊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流轉土地170余畝,聚焦特色種植產業精準發力,以科學輪作、精細管護為抓手,構建起“茬口緊密、效益疊加”的高效種植格局,蹚出了一條“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特色種植”的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徑。
“黨支部牽頭辦合作社,就是要讓土地活起來、村民富起來、集體強起來。”五楊村黨支部書記李欽軍介紹,今年4月,合作社首次嘗試種植171畝瓜瓢(俗稱肉葫蘆),每畝凈利潤達4000余元,試種一舉成功;8月中旬,趁著土地空檔期,合作社又精準布局,種植無公害甘藍50畝、白菜20畝。如今甘藍迎來豐收,正陸續裝車發往各地市場,預計可為村集體增收20余萬元。“蔬菜采收完不歇地,接下來就種冬小麥和黑玉米,通過輪作提高土地利用率,讓每一寸土地都能產生效益。”李欽軍說。
產業興則村民富。五楊村的特色種植項目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讓周邊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僅甘藍種植項目就累計帶動40余名村民務工增收,村民既能拿到土地流轉費,又能通過務工獲得穩定收入,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五楊村的成功實踐,是定水鎮以黨建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下一步,定水鎮將在總結五楊村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強化黨建引領核心作用,統籌整合全鎮農業資源,擴大特色種植產業規模,積極探索“一村一品”“多村聯建”發展路徑,推動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種植、品牌化銷售,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讓更多村莊實現集體增收、村民致富,全力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5-11-26 16:20:55
2025-11-26 16:19:24
2025-11-26 16:11:11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