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專家指導農戶應對連陰雨天氣
本報訊 (文/圖 通訊員 馬紅坤) 10月10日,茌平區博平鎮孟新家庭農場內一派忙碌景象。農場負責人譚孟亮正和工人們一同搬運大型落地扇,準備為玉米人工通風。“今年種了300畝玉米,目前已收獲150畝。幸虧農技專家早早就來指導,收下來的玉米全存進了離地籠里。現在趁雨停間隙趕緊通風,等天晴再鋪開晾曬,雖然沒有烘干機,但是也基本不用愁了。”譚孟亮語氣里滿是踏實感。
連日來的陰雨天氣給秋糧收獲帶來影響,茌平區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行動,組建起14支農技指導志愿服務隊。隊員們按片區劃分責任區,深入全區各鄉鎮(街道)的田間地頭,查看玉米收獲進度、土壤墑情及田間積水情況,及時指導農戶科學應對陰雨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力保障秋糧顆粒歸倉。
“眼下正是秋糧收獲關鍵期,必須結合實際精準施策。對田間有積水且尚未收獲的地塊,要采取開溝、抽水等措施排出積水,為秋收秋種創造條件;對于已經收獲的玉米,有條件的及時脫粒烘干;不具備烘干條件的,可以在朝陽通風處,搭建離地籠儲存玉米,確保底部通風,防止霉變。”茌平區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研究員侯金星介紹。
針對不同地塊的實際情況,服務隊為農戶制定“一戶一策”應對方案,從源頭減少玉米霉變問題,全力守護秋糧歸倉。
“秋收不僅關系到農戶一年的收入,更是全區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茌平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善虎表示,組建農技服務隊不是臨時應對措施,而是把服務送到田間地頭的常態化舉措。“我們要求隊員必須‘沉’下去,既要幫農戶解決當下的通風、儲糧難題,更要提前預判天氣變化,把防霉、防澇的技術要點講在前、教在前。目前14支隊伍已覆蓋全區所有鄉鎮(街道),接下來會根據天氣變化動態調整服務重點,確保每一粒秋糧都能安全入倉,讓農戶的‘糧袋子’穩穩當當。”
2025-10-13 09:36:10
2025-10-13 09:35:40
2025-10-13 09:35:11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