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先博 李慶忠 王芳
“勞動是最好的教育,實踐是最佳的成長課堂。”11月3日,度假區李海務中心小學校長付茂峰介紹,該校始終秉持“勞”中育人、“動”中成長的教育理念,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成長全過程。通過打造勞動實踐基地、策劃假期主題勞動、開展親子創意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躬身實踐中感知勞動價值,在動手創造中體驗勞動快樂,培育勤勞堅韌、勇于創新的品質,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
校園實踐基地
田壟間體驗勞動快樂
李海務中心小學開辟的勞動實踐基地,是學生體驗農耕樂趣、感悟勞動真諦的“自然課堂”。學校依據學生年齡與認知特點,將基地劃分為班級責任田,每個班級認領專屬區域,從選種、播種、施肥到收獲,全程由學生自主規劃、分工協作。課堂上,教師化身“農耕導師”,講解農作物生長知識與勞作技巧;課余時間,學生們變身“小小農夫”,利用課間、課后服務時段照料蔬菜瓜果。
“看著種子從發芽到結果,每天都有新變化,特別有成就感!”六年級學生王猛說,親手勞作讓他既掌握了蔬菜生長知識,又體會到農民的辛勞。在耕耘與收獲中,學生們不僅習得農耕技能,還學會分工合作與責任擔當,勤勞堅韌的品質在田間悄然養成。
多元主題活動
生活中涵養勞動素養
除校園實踐基地外,學校還將勞動教育延伸至假期與傳統節日,通過“居家小達人”“節日創意制作”等活動,讓勞動教育融入日常。“居家小達人”活動中,學生們積極承擔家務:有的化身“廚房小幫手”學做菜,有的變身“家庭清潔員”整理房間,有的承擔起照顧家人的責任。大家用照片、視頻記錄瞬間,分享心得,在勞動中提升自理能力,體會父母辛勞,增強家庭責任感。
傳統節日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中秋節前,學校開展創意燈籠制作活動,學生們利用彩紙、竹篾、廢舊材料等,親手制作造型別致的燈籠。裁剪、折疊、粘貼、裝飾,每一步都凝聚心血與智慧。當燈籠掛滿校園,既營造了節日氛圍,又讓學生在手工勞動中感受傳統工藝魅力,培養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
勞動教育浸潤成長
好習慣塑造美好未來
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如春雨滋潤心田,讓勞動種子生根發芽。該校學生精神面貌悄然改變:課堂專注力與耐力提升,生活中更懂勤儉節約、互幫互助,遇到困難能堅韌應對。“以前孩子在家什么都不做,現在主動分擔家務,還會珍惜糧食、愛護環境,變化特別大。”四年級學生家長劉女士贊不絕口。勞動教育不僅培養生活技能,還培養良好道德品質,讓學生懂得勞動創造價值、奮斗成就未來。
付茂峰表示,豐富的勞動實踐不僅讓學生體會艱辛與喜悅,還塑造健全人格,讓勞動之美在校園綻放。學校將持續豐富勞動教育的內容與形式,整合校內外資源,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勞動教育體系。通過多元實踐平臺與活動載體,讓學生在勞動中學會感恩、創造與擔當,實現以勞樹德、增智、強體、育美,讓勞動教育成為全面發展的堅實根基,助力學生在勞動中收獲成長、綻放光彩。
2025-11-05 09:44:03
2025-11-05 09:43:25
2025-11-05 09:42:15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