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白文斌
本報通訊員 解帥
“我們的草莓果香濃郁、酸甜可口,果型漂亮,并能做到全年供應。”4月13日,茌平區信發集團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草莓大棚內,銷售員姚嘉冰向客戶介紹,該園區通過工農業的互補,實現了農產品的“四季紅”。
依靠高品質和穩定的產量,信發集團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草莓收獲滿滿訂單。“園區采用高架種植模式和環境控制系統,通過控制大棚內溫度,保證草莓苗一年四季都能生長,草莓年產量可達100萬斤。”信發集團農業公司草莓技術員張闊跟記者聊起工業帶動農業的優勢條件,“我們從工業產生的廢氣中提煉出二氧化碳,再輸送到玻璃棚內,有助于草莓苗進行光合作用。”
如今,在這么良好的生長環境里,種植成本卻比過去降低了近40%。原因在于,大棚里用的水、氣、熱全部由信發集團的熱電廠提供,實現了農業降本、電廠增效的雙贏。然而,在發展農業板塊之初,集團費盡了心思。
信發集團農業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劉慎強表示:“到底種什么、怎么種,當時很迷茫,需要請教哪方面專家也不是很清楚。”經過不斷摸索和自身的工業優勢,并在土地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園區最終選擇了發展高效農業。依托智慧化的精細管理,該園區種植的櫻桃不僅口感更好、營養更高,還可以根據行情提前或延后上市,畝均產值超過90萬元。“現在做的是兩年三季,以后會逐漸嘗試三年四季。我們的優勢是工業與農業的結合,大棚里隨著溫度調節可實現四季隨意轉換。”信發集團農業公司技術總監劉麗萍表示。
如今,園區內除了種植草莓和櫻桃,還利用工業廢氣和余熱,發展魚類養殖。當地村民則能拿到土地租金、打工薪金、入股股金、養老補貼等多份收入。“我們建設樣板棚,提供設施和冷源、熱源,群眾負責種植,一二三產融合,幫助群眾實現共同富裕。”信發集團農業公司總經理白東林說。
農業園區“四季紅”,給三產融合帶來新思路。今年,茌平區計劃引導工業資源向周邊12個村延伸,逐步形成現代高效農業產業聚集區,連片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區。“山東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政府出臺很多政策支持民營企業,我們將更有信心深耕農業這片廣闊天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帶動農民增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力量。”信發集團副總經理張懷濤表示。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