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专区,欧美大电影免费观看,成人午夜av,麻豆视频在线看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經常到田間地頭看一看”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2-12-24 17:39:01
A+A-
分享

  “對糧食生產,我一直都很關注,基層調研時也經常到田間地頭看一看。”

  這是今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種糧大戶的回信中說的話。

  田間地頭,是習近平總書記地方考察的高頻地。回顧2022這一年,從“天府之國”到南繁基地,到瓜果之鄉……總書記多次走進田間地頭,看收成、察糧事、問民情。

  糧食收成好不好,農村產業發展得怎么樣、鄉親們的收入高不高,總書記都十分關心。

  01

        “苗情怎么樣?高產能達到多少?”

  “現在苗情怎么樣?”“高產能達到多少?”

  今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永豐村考察,走進稻田察看秧苗長勢,向身邊的農業專家、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馬均仔細詢問著秧苗的情況。

  馬均回答總書記說,這里最高畝產達900多公斤,平均有680公斤。

  這處稻田是永豐村高標準水稻種植基地,也是四川省規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基地。100多種水稻在這里試種、比較、篩選、推廣,以良種為豐產打下堅實根基。

  馬均告訴總書記,近年來村里通過流轉耕地集中起來,把村民組織動員起來,培養了200多個種糧大戶,調動了他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的積極性。

  聽到這兒,總書記稱贊說:“這很好!你們提供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糧食增產主要還得靠他們。”

  對于農業專家的辛苦付出,總書記也看在眼里,他對馬均說:“你們從事這項工作很辛苦,出成績也是長周期的,日曬雨淋,淡泊名利,貢獻非常大。咱們國家能夠豐衣足食,農業專家功不可沒。”

  馬均說,總書記的關懷讓人備受鼓舞。接下來,他將繼續努力,把水稻研究和種植培育技術推廣工作做得更好。

  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靠農業專家,也要靠廣大農民。要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把種糧大戶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中央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先后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400億元,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據國家統計局今年12月12日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730.6億斤,比上年增加73.6億斤,增長0.5%,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倉廩實,天下安,“中國糧倉”再獲豐收。

  02

       “這件事有養育中華民族的戰略意義”

  從高標準農田到種子實驗室,國家“糧”事是總書記念念不忘的牽掛。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赴海南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位于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這里是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的“大腦”。

  “我一直關注南繁科研育種,要科學謀劃加快推進,建設成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這件事有養育中華民族的戰略意義。”

  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種子是農業“芯片”,是糧食安全的關鍵。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國家也陸續出臺政策措施,層層部署,落實糧食安全“中國策”。

  去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今年3月,新修改的種子法正式施行。

  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95%,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03

        “你家承包了多少畝地?”

  走在田間地頭,總書記看的是作物的收成,也是農民們的生活。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考察。

  在農一連棉花種植基地,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田間,察看棉花長勢,向正在田間勞作的種植戶、農技人員詢問棉花種植、銷售和家庭收入等情況。

  技術員謝勇回憶起和總書記的交流很激動,他向總書記匯報說,現在棉花長勢良好,預測畝產量將突破520公斤,總書記笑容欣慰。

  在總書記詢問下,謝勇回答了很多關于棉花管理技術服務的問題。

  當時棉花正處花鈴期,從犁地、播種,到灌溉、滅蟲,到棉花打頂、收獲,全部是機械化、自動化操作。

  新疆是全國棉花的主產區,產能約占全國九成。新疆的棉花種植面積3700多萬畝,其中1300多萬畝在兵團,兵團棉花機械化采收率,已經達到了94.2%。

  說到新疆,除了棉花,還有一個特產——葡萄。

  今年7月14日,習近平來到吐魯番市考察調研。在葡萄溝,習近平察看吐魯番特色水果展示。當地葡萄品種紛繁,琳瑯滿目。

  “多么富饒的一個地方,瓜果飄香。這是大自然的饋贈。”總書記風趣地說,“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但有掉葡萄的事。”總書記還強調,要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富民產業。  

  在新疆考察時,總書記還走進兵團九連蟠桃種植園,和當地蟠桃種植戶倪澤寒嘮起了家常。

  “你家承包了多少畝地?”

  “包了15畝地種桃,一年收入二十來萬。在鎮上買了房,也買了車。”

  倪澤寒說,“總書記還詳細詢問了桃園的管理、產量、銷售、效益等情況。聽說桃園效益不錯,大家的收入節節攀升后,他非常高興。”

  倪澤寒還提到,總書記夸他桃子種得好,并鼓勵他多種一點兒,讓全國的老百姓都能吃上新疆的優質蟠桃。后續倪澤寒打算將種植面積擴大,并和電商合作,把新疆的蟠桃推銷到全國各地。

  在九連蟠桃種植園,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些年連隊鼓勵和支持職工發展種植養殖業、生態觀光旅游和農家樂產業,增加職工收入的做法表示贊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因地制宜發展優勢農產品、壯大優勢產業。

  04

        “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發展特色產業,也是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關鍵。

  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陜西考察,第一站來到延安南溝村。

  今年蘋果大豐收,總書記走進果園了解今年蘋果收成情況,詳細詢問了蘋果種植技術、銷售價格、村民收入等,老鄉們一一回答。總書記還現場采摘了一個紅紅的大蘋果。

  一個個大紅蘋果,催生出的是富民產業。

  陜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展蘋果種植。2016年,南溝村因地制宜,建成高標準矮化密植果園,并進行股權量化。村民既享受利潤分紅,又獲得就近務工機會。

  考察當天,得知南溝村滴灌技術、矮化種植技術等不斷發展,而且蘋果不愁銷路,總書記高興地說:“大力發展蘋果種植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大有前途。”  

  如今,延安的蘋果銷往全國,也出口到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甚至在中國空間站里也有它的身影。

  總書記牽掛的,還有老鄉們的生活。

  在南溝村,總書記再度回憶起他在陜北七年的知青歲月,“當年看到老鄉們生活很艱苦,心里就想著怎么樣讓大家生活好起來”。

  如今在延安,看到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交通條件大為改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陜北老鄉們修梯田、種莊稼,面朝黃土背朝天,掄起老鋤頭干活,廣種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還林種上了蘋果,老鄉們有工作、有穩定收入,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醫保,生活越來越好。總書記說,“從陜北的變化就可以看到中國的變化。”

  黨的二十大發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員令。在這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從擺脫貧困到鄉村振興,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但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從俯身察看秧苗長勢,到與老鄉們嘮家常,習近平總書記走在田間地頭,關注的是糧食安全問題,關心的是民生冷暖。田間地頭,留下的是總書記初心為民的深深印記。

  監制丨徐冰 李浙

  主編丨王興棟

  編輯丨戰星岑

  海報丨徐嘯

  校對丨高少卓

編輯:宋春芳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 西畴县| 嘉兴市| 安国市| 刚察县| 安塞县| 锡林浩特市| 东阿县| 河西区| 调兵山市| 宁国市| 确山县| 靖安县| 汤原县| 太仆寺旗| 香河县| 临猗县| 英吉沙县| 老河口市| 敖汉旗| 佛冈县| 临朐县| 和田县| 仪陇县| 叶城县| 静乐县| 青田县| 赫章县| 陇川县| 布尔津县| 若羌县| 清徐县| 修武县| 分宜县| 商丘市| 栾城县| 方山县| 罗甸县| 淮安市| 临夏县|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