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专区,欧美大电影免费观看,成人午夜av,麻豆视频在线看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航天新征程丨“夢圓天團”鑄就太空夢想

來源:央視網  2022-12-13 19:42:06
A+A-
分享

 有人說,從事航天發射需要定力和情懷。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有這樣一群航天人,他們見證了發射場的成長,堅守在測試發射第一線,在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被譽為“夢圓天團”。

今天,讓我們走進“夢圓天團”的3位科技代表,聽他們講述夢圓航天背后的故事……

01指揮員廖國瑞:12年奮斗,點燃夢圓之火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2010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廖國瑞懷揣著對航天事業的熱愛來到西昌發射場,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航天人。

短短一年,憑借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廖國瑞迅速從一名普通的崗位操作手成長為測發系統骨干力量,專業技術過硬的他,是同期畢業生中最先評上工程師職務的人。

2012年,處于建設攻堅期的文昌發射場急需人才,時間緊任務重,只能從各單位抽調人員來保證發射場建設。

當時發射場主要精力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人員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條件的簡陋和工作的艱苦,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但作為測發系統骨干力量的廖國瑞聽到這個消息后,卻自愿交上了一份申請。

一紙申請,一顆紅心。廖國瑞戴著“創業者”的頭銜,踏上了讓他為之付出一切的熱土。

廖國瑞在號稱火箭三大測發系統之一的控制系統,開啟了“舞臺搭建”。

2013年的發射場硬件設施已初具規模,但在軟實力建設上還很不成熟。從“零”起建的重任壓在了這個年輕的團隊身上。

在沒有經驗可循、沒有案例可學的情況下,他們把成立之初為數不多的20余人,分出一半的力量奔赴全國各地跟蹤火箭研制、設備生產,留下一半的人員承擔初期建設工作。

在北京、在天津、在西安……他們一邊學習控制系統理論知識,一邊學習測試設備技術原理,憑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編出了近百萬字的操作規程和數十本配套教材,成為后來組織火箭發射的原始技術資料。

就這樣,以廖國瑞為代表的這群年輕人,將航天夢想在海島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并在這個航天舞臺大放異彩,完成了包括載人航天、探月探火三大工程在內的21次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作為“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01指揮員的廖國瑞,更是在一聲聲“點火”口令中,夢圓航天。

從控制系統指揮員到發射區負責人,再到01指揮員,廖國瑞的十年奮斗與文昌發射場的成長也相重合。

廖國瑞說,他為祖國的航天夢奉獻青春,祖國的航天事業則指引他來到一個星光舞臺實現自己的價值。

“金手指”劉巾杰:7年準備,按下“點火”按鈕

每個在控制系統工作的航天人,都有一個“金手指”夢。

要成為“金手指”,得跨過很多難關。

文昌航天發射場首位女性“金手指”劉巾杰,為之奮斗七年。

“金手指”所負責的發控臺是火箭控制系統的核心中樞,有百余個按鈕,每一個按鈕都代表一個控制指令,四個顯示器上有幾百個參數和狀態燈,每個參數代表了前端不同設備的狀態。

若想勝任“金手指”,必須對控制系統做到了如指掌,需要一種更全局的思維,知道指揮員什么時候會下什么命令,然后需要做什么動作,觀測什么樣的參數。

為了熟悉控制系統工作,劉巾杰幾乎把系統內所有崗位都歷練一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要求“零窗口”發射,在浩瀚太空完成交會對接就像“穿針引線”,哪怕時間有一絲誤差,都有可能讓對接的兩個航天器失之交臂,不得不耗費巨大代價調整軌道。

“問天艙”任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零窗口”發射,要求實際點火時間與理論時間誤差控制在1秒以內,這對點火前各項操作提出了極高要求。

“‘零窗口’意味著我要更多地去熟悉一些應急處置情況,因為我每提前一秒鐘發現異常,就會給我們的窗口創造更多時間去處置。”劉巾杰說。

對著火箭設計圖,她仔細分析指令發出后會引起的變化,以及動作異常后首先會引起哪些參數異常,針對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推演,每項準備都是力求“零失誤”,為了給“故障處置”留足托底時間。

經過劉巾杰與團隊的齊心協力,做到了“問天”“夢天”點火誤差在1秒以內,“夢天艙”更是以百公里相差幾米的超高精度到達預定軌道。

伺服機構操作手陳全仁:30年堅守,練就百戰英雄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伺服機構的陳全仁就是“夢圓天團”的寶。

1992年開始從事航天發射工作,從測量系統的一名普通操作手,逐漸成長為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測量技術骨干,在解決設備重大故障、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多次受到表彰。

2014年,陳全仁離開西昌發射場,跨山向海,奔赴文昌,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剛到文昌的那幾年,感覺自己又回到二十多年前,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現在年齡大了,學東西肯定沒有以前快,對我個人來講又是一次新的挑戰。” 陳全仁表示。

伺服機構,是調整火箭飛行姿態的執行機構,功能與汽車轉向系統類似,被稱為火箭的“方向盤”,老陳的二次創業就是從這個最重要的單機崗位開始。

加班加點學習理論知識,鉆研系統原理,經常與本系統同志探討崗位中的重難點問題,憑著個人努力,在短時間內掌握了本崗位技術知識和相關操作。

在當初沒有崗位教材,沒有操作規程的情況下,老陳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一體化管理體系”的扎實功底,手把手傳授經驗和技巧,為伺服系統“軟實力”建設提供了“經驗支撐”。

一波波年輕人來到伺服系統歷練,陳全仁傾囊相助。對他們“照料”無微不至,有理論的引導幫扶,有操作技巧的“手把手”教學,更有難能可貴的“經驗之談”,讓年輕人受益匪淺,得到快速成長,先后有十余名技術骨干從這里走向測試發射的多個技術崗位。

老陳的熱情不僅體現在崗位上,擁有豐富閱歷的他,更是生活上的“暖男”。

誰有解不開的“疙瘩”都想找他聊聊,誰有個“家長里短”也想向他嘮嘮,作為團隊里的年齡“天花板”,總是認真傾聽,耐心開導,是“夢圓天團”里的“知心大哥”。

今年,是老陳來到文昌發射場的第9年,在航天一線默默耕耘30年,執行過100多次任務,他的堅守源于一片初心、一份熱愛。

“人生因奮斗而升華,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像廖國瑞、劉巾杰、陳全仁一樣的航天人,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還有很多。他們把榮光捧給祖國,用成功為祖國加油,在浩瀚太空筑起了一座座航天豐碑……

 

記者:黃國暢 倪健康 胡煦劼

編輯:張潔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博兴县| 苍溪县| 九江市| 沁水县| 将乐县| 扶沟县| 宁海县| 曲水县| 峨眉山市| 青海省| 朝阳市| 城口县| 武强县| 湾仔区| 景宁| 临沧市| 左贡县| 惠东县| 南阳市| 高州市| 嘉兴市| 宾川县| 霍山县| 宜宾市| 东阿县| 鹰潭市| 申扎县| 阿勒泰市| 琼海市| 吐鲁番市| 义乌市| 咸丰县| 上虞市| 利川市| 临桂县| 浠水县| 友谊县| 阳曲县| 高要市|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