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軍豪
本報通訊員 王凱忠
1月2日,市新聞傳媒中心演播大廳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溫暖。
由中共聊城市委宣傳部、中共聊城市委政法委員會、聊城市人民檢察院主辦,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承辦的首屆“新時代聊城檢察故事匯”典型案事例發布儀式當日啟幕。儀式上,首屆“新時代聊城檢察故事匯”暨“檢察護企”“檢護民生”“檢護鄉村”十佳檢察故事、優秀檢察故事正式發布。
一個個有細節、有溫度、有感染力的聊城檢察故事,如春風拂過山谷,似夏雨滋潤田野,輕輕撥動聆聽者柔軟的心弦,生動展示了司法溫情和聊城檢察干警的為民情懷。目光所至、期盼所寄,掌聲陣陣,是榮譽更是重托;《“檢”與祖國共青春》,是立檢為公的青春“誦”歌,更是新時代聊城檢察人的奮進誓言。
整個會場仿佛一首未完的詩,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緩緩鋪展,每個字都是聊城檢察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心聲,每一行都記錄著聊城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全市“聚力攻堅突破年”部署、聚焦“六個新聊城”建設創新履職的足跡。
檢察護企
法治春風吹暖企業發展新生態
檢察機關不僅是法律的守護者,更是企業發展的護航人。
臨清是全國五大軸承產業集聚區之一,被譽為“中國軸承之都”。近年來,臨清軸承產業飽受假冒偽劣產品的困擾,只有從根源上鏟除侵害企業知識產權的土壤,才能防止假冒偽劣產品給臨清軸承產業帶來“滅頂之災”——故事《小軸承轉動大保護》拉開了《檢察護企“贏”(營)聊城》篇章的序幕,也道出了聊城檢察機關深化綜合履職,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護航“兩河明珠”新質生產力的用心。
談到《解除“封印”賬戶 打通企業“血脈”》的故事背景,聊城市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李潤凱告訴主持人——
犯罪嫌疑人李某涉嫌用電詐資金在我市一商場購買購物卡,導致該商場賬戶被凍結,各項經營業務處于停頓狀態。了解此事后,聊城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時間成立了專案組。經調查發現,該商場公司財務經理對犯罪嫌疑人轉移電詐資金確不知情,主觀上沒有犯罪故意。聊城市人民檢察院及時啟動偵監協作配合機制,僅10天時間就幫助該商場解封了賬戶,讓企業得以正常經營。
檢察故事訪談現場,與省人大代表、浙江(溫州)商會會長林乃相一同出現在鏡頭前的,還有一面寫有“公正執法擔道義,檢察護企正公明”錦旗。這面錦旗,承載著廣大浙商扎根聊城、服務聊城的堅定信心和對聊城檢察工作真摯的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聊城市人民檢察院以本案辦理為契機,將“檢察服務站”創新機制在全市推廣。目前,全市已建成“檢察服務站”58個,由辦案經驗豐富的檢察官擔任“檢察法治服務專員”“檢察官顧問”為企業服務,有效解決了涉企事項110余項,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6700余萬元。
“讓檢察機關成為企業遇到法治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得到、找得到的貼心人。”李潤凱道出了聊城檢察人的護企初心。
2024年3月份,聊城市人民檢察院印發《聊城市檢察機關“檢察護企”專項行動工作細則》——細化17條具體舉措,對144件涉企案件進行“標簽化”管理;開展涉企“掛案”清理專項行動,累計促進新增納稅5000余萬元;開設企業控告申訴“綠色通道”,受理并辦結涉企民事行政生效裁判監督案件63件……
一項項舉措、一組組數據,見證了全市檢察機關“檢察護企”的堅實腳步和實際成效。
常態“暖企”、著力“安企”、用心“護企”,秉持“每一個檢察院、每一個檢察人、每一個案件都是營商環境”理念,聊城檢察機關突出打造以“贏(營)在聊城”為主品牌,一院一策品牌保護“新矩陣”,成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者、塑造者。
檢護民生
法治陽光溫暖每一顆心
讓法治陽光溫暖受傷心靈,用法治力量守護民生福祉,故事《復婚》就是最好的例證。
訪談現場,聊城市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劉曉暉講述——
一次接訪中,高唐縣人民檢察院了解到,退役軍人老張和幾名老鄉一同給靳某打工卻被拖欠工資。多次討要無果,老張作為召集者,在生活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墊付了幾名老鄉的工資。隨后,市、縣兩級檢察機關發揮監督職責,助力判決書上的白紙黑字兌現成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銀。
作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全國人大代表竇延麗告訴觀眾:“市檢察院在辦案中發現老張與妻子因溝通不暢離婚,一雙兒女對美滿的家庭充滿渴望,為實質性化解信訪矛盾,主動找我開展心理疏導。經過和檢察干警的一次次努力,成功化解了老張夫妻內心困擾,兩人重歸于好,領證復婚。”
舞臺上,全國人大代表和檢察官娓娓道來;舞臺下,觀眾深深感動。
《“飛線”的隱患》講述的是茌平區人民檢察院建立“建議提案+檢察建議”銜接轉化機制,通過公益訴訟檢察監督,整治“飛線”難題的故事;
《落網的“幫兇”》講述的是莘縣人民檢察院通過4張銀行卡揪出一個“跑分”車隊,通過制發檢察建議,切斷為信息網絡犯罪“輸血供糧”鏈條的故事;
《虛假的“病友”》講述的是東昌府區人民檢察院揭穿網絡背后的“病友”騙局,多舉措維護患病弱勢群體權益的故事;
……
以“如我在訴”的情懷辦好每一起小案,是故事背后的真情告白。
聊城檢察機關以“檢護民生”行動為載體,聚焦重點人群、重點領域、民生突出問題,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努力實現群眾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義。
今年以來,共受理相關案件1687件,幫助群眾挽回損失472萬余元。其中,辦理侵害老年人、婦女等特定群體權益刑事案件51件57人,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6件187人,市檢察院獲評“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辦理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犯罪39件,金融領域民事監督案件16件,食品藥品領域刑事附帶公益訴訟案件9件。
除此之外,他們還以“檢察+”的方式不斷提升“民生指數”——構建“檢察+工會”監督模式,實現檢察監督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雙向賦能;構建“府檢聯動”工作機制,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強與行政執法機關溝通聯絡,辦理行刑反向銜接案件391件,促進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閉環銜接;深入開展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兩河明珠”城市建設公益訴訟專項監督等行動,辦理環境資源類案件80件,搭建“黃河保護公益‘傳感’平臺”做法入選聊城市“法治為民十件實事”,等等。
像這樣的溫暖故事,還有很多!
檢護鄉村
法治種子遍撒沃野平疇
聊城是農業大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服務鄉村振興檢察聯絡員制度”是聊城市人民檢察院提升鄉村振興服務效能的“金字招牌”。該院深化服務鄉村振興檢察聯絡員制度,創新開展“檢護鄉村”專項行動,推動“檢護鄉村”與“檢察護企”“檢護民生”專項行動融合,配套出臺“檢護鄉村”措施二十條,推進平安鄉村、法治鄉村建設,把更多更優檢察服務送到老百姓家門口、心坎里,為走好平原特色鄉村振興聊城路徑貢獻檢察力量,聯絡員工作被省檢察院在全省推廣。
兩年來,聊城的服務鄉村振興檢察聯絡員隊伍由24人發展到194人,聯合提供法律咨詢805次,處理涉農意見線索539條,辦理消除生產生活安全隱患等案件78件,化解矛盾糾紛297起,攜手共護社會穩定。
通過該制度,陽谷縣人民檢察院為一起長達12年的追賠案畫上句號,同時構建拒執案件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東阿縣人民檢察院開展“消除‘地膜白色污染’,保護黃河生態”專項行動,推動形成農用地膜污染治理體系,鄉村振興檢察聯絡員專門致電感謝;莘縣人民檢察院依托“聯絡員+數字賦能”守護農村電商新業態發展,獲評省鄉村振興特別奉獻獎。
《一名檢察官的十年駐村路》的故事原型——聊城市人民檢察院派駐第一書記申長森在訪談中表示:“我就是一名黨和群眾之間的聯絡員,從第一書記的責任,到檢察干警的擔當,都要求我必須全力做好這項工作。”2015年至今,申長森十年五進弱村,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檢護民生”到“檢察護企”,成為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檢察力量的“一個標桿、一面旗幟”。
作為一名服務鄉村振興檢察聯絡員,東阿縣大橋鎮的郭金平從小在黃河邊長大,針對“載重貨車禁行”的黃河大橋逆行闖卡現象頻發,與檢察機關辦案團隊深入現場,化身“吹哨人”,保護了家鄉,保護了黃河,他打心眼里感到自豪。
從訪談區回到故事現場——如水的沙子在屏幕上流動,時而匯聚、時而分離,時而如淚、時而如花,這是檢察官王克在講述《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沙畫背景,法治副校長為留守兒童護航的故事讓人動容。
沙畫最后所定格的《沿著法治的軌道走向詩和遠方》,就是日前在中學生中熱傳、受眾超過10萬人次,被譽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好教材”——聊城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賈富彬12月4日受聘聊城一中法治副校長當日所上的一堂法治課。自“法治副校長全覆蓋”專項活動開展以來,聊城市412名檢察人員擔任833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實現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全覆蓋,為近百所鄉鎮學校送去高質量法治課。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聊城檢察機關創新開展“檢察為民辦實事”志愿服務送溫暖活動,全市檢察機關黨支部結對幫扶農村困難家庭106戶,傳遞黨委政府溫暖,5個黨支部獲評“市直結親示范黨支部”;支持農民工起訴討薪180余萬元,上門發放救助金224萬余元。
“檢察護企、檢護民生、檢護鄉村,‘護’的是民生福祉、‘守’的是初心使命、‘筑’的是執政根基。只有把每一個檢察環節的涉企、涉民生、涉農案件打造成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的高質效‘檢察產品’,才能讓司法辦案更契法度、更接地氣、更有溫度,真正實現人民群眾認可的公平正義。”賈富彬說。
首屆“新時代聊城檢察故事匯”,不僅是一次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場精神的洗禮。從這些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聊城檢察機關在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上的積極作為,聊城檢察干警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更看到了法治力量在聊城大地上熠熠生輝,新時代檢察故事更好浸潤人心,匯聚成推動聊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