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胡欣
本報通訊員 張振祥
“糧食”二字重千鈞。東昌府區現有耕地80.04萬畝,基本農田面積58.89萬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40萬畝,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聊城農業大區。
翻開2024年糧食生產答卷,東昌府區可圈可點: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全區夏糧總產達到6.59億斤,秋糧總產7.21億斤。“噸半糧”示范區創建面積達12萬余畝,完成面積占比、總產貢獻率均居全市前列。
東昌府區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聚力打造“沿黃綠色糧倉示范區”,多向發力推進“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全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齊魯糧倉”越來越豐實。
良田成“糧田”
2023年,東昌府區啟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建立區領導指揮田,聚焦項目、資金、技術等要素,全力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2023年,“噸半糧”產能建設完成面積60003畝,全市第一,平均畝產1756.6公斤,居全市第二位。2024年,“噸半糧”產能區再建設6萬畝,分布在梁水鎮、張爐集、堂邑、道口鋪、鄭家5個鎮街,實打產量全市排名第一。力爭到2025年,全區創建“噸半糧”示范區14萬畝。
糧食增產,良田是關鍵。東昌府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壓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積極對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9.95萬畝。一畝畝良田成方連片,井、線、路、渠等基礎設施完善,一幅幅“良田美景”盡呈眼前。
為解決糧食豐產豐收水資源保障,東昌府區在實施高標準農田提升的同時,投入6.4億元建設位山灌區灌域渠系配套項目。2024年7月23日,位山灌區東昌府區灌域入選第二批省級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名單。
“我們在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同步規劃推進從水源到田間完整的高標準灌排工程體系,有效改善基本農田耕作條件,提高基本農田的地力和質量,為扛牢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提供了保障。”東昌府區副區長胡瑞恒說。
良種產“好糧”
好收成,源于一顆好種子。東昌府區加強良種繁育和推廣工作,小麥良種繁育基地達4萬畝,涉及20多個品種,連續6年成功開展山東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評價工作,每年展示示范小麥玉米新品種220個。目前“噸半糧”示范區實現良種覆蓋率100%,平均增產5%以上。
在聊城市東元豐聊種業有限公司公司位于閆寺街道的良種示范田間,近60畝的農田里種植著52個品種的小麥,每塊麥田地頭都插著寫有品種、播種量的牌子。2023年,這處示范田被評定為山東省首批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
為讓廣大農戶用上“放心種”,東昌府區嚴把種子質量關,加大種子執法力度,加強種子質量監督抽查,開展農資種子打假專項行動,依法查處銷售假冒偽劣農資違法行為,檢查農資經營門店290余家,查獲違法線索6件,有效凈化了市場環境。
良種還需要良法、良技的配套。堂邑鎮智慧農業融創服務基地與國家農科院、聊城大學農學院等科研部門深入合作,在播種上優良選種,通過運用智能設備對土壤養分進行實時監測,針對性調節氮磷鉀等元素進行土壤改良,為農作物整個生長周期制定科學有效的施肥方案。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生長特征等信息進行實時采集,智能管理系統精確遙控設備進行水肥管理。去年,該基地項目依托合作社托管了3萬余畝土地,實現了畝均增產200多斤、每畝增收230余元的經濟效益。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