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聊城日報》1版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作別奮斗的2024,時光的指針來到充滿希冀的2025。
2025年的經濟工作如何開好局、起好步,繼之持續穩健向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和堅實支撐,這是發展之問,也是擺在全市人民面前的必答題。
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放開手腳大抓經濟的鮮明導向,向全市發出了奮發有為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的動員令、敲響了聚將鼓,為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提供了遵循,彰顯了“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動起來,落實好會議精神,凝聚起強大力量,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去拓開那寥廓新天。
正如閃電“走”在雷鳴前一樣,“怎么看”2025年的經濟形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怎么干”和“干得怎么樣”。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在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正視困難基礎上建立起堅定的信心,是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要總體上謀勢,用望遠鏡觀察2025年發展大勢,用放大鏡洞悉自身發展優勢,從而建立起必勝的信心。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謀劃之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省委經濟工作會等一系列重要會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釋放出發展經濟的多重利好,我們要潛心研究、敏銳把握、積極爭取,把更多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把政策紅利轉變為現實生產力。2024年,我市爭取中央、省各類政策性資金247億元,比2023年多87億元,爭取項目個數、資金額度均居全省前列。今年,我們要展現出更大力度、更大作為,用好用足各類發展政策,讓聊城的發展“水漲船高”。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依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我們的信心來自于對外部發展環境的正確判斷,更來自于對自身發展優勢、位勢的清醒認知。事非經過不知難,2024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頂住各種壓力,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干成了很多大事、難事。這一年,我市的工業、農業、服務業全面發力,重大交通、重點能源和水利項目落地實施,新型城鎮化潛力逐步釋放,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得以化解。一年來,聊城的城市形象光彩照人,知名度顯著提高,影響力日益擴大,山東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西部“戰略支點”、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兩河明珠”城市邁出堅實步伐。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聚力攻堅突破中錘煉了干部、檢驗了作風。廣大黨員干部知難不畏難,人心思上、人心思進,唯旗是奪、事爭一流,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民心可用、民氣可用,這是我們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的底氣所在。
我們要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在看到有利的一面時,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從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外部壓力持續加大;從國內看,部分行業企業經營困難,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有待鞏固;從我市看,自身的結構性矛盾、要素瓶頸制約、財政收支矛盾、風險化解壓力等仍比較突出。對這些不利因素,我們要有清醒的認知并盡可能想得周全一些。但是,一分為二不是等量齊觀,我們要在有利因素的基礎上建立信心,要在不利因素基礎上樹立底線思維,這是正確的“認識論”。
總體上謀勢,更要關鍵處落子。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促消費擴投資、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系統集成、提升城市能級等九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這九個方面,既有統一性,又各有側重,我們要堅持一盤棋思想,既統籌兼顧,協同推進,又關照每個方面的個性,精準施策,步步為營,點線面結合,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奮斗的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
2025年,彩云長在有新天,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
□ 本報評論員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