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呂曉磊
本報通訊員 程源 申亞云
12月10日上午,臨清市新華乾城小區居民王振全從樓下的充電樁拔下電源,支付了1.2元后,騎上電動車出發去公園。“這樣充電既便宜又方便,還保障了安全,多虧了社區的‘紅鄰書記’王培功。”王振全說。
“紅鄰書記”是臨清市按照“個人自愿、組織推薦、雙向選擇”的原則,從臨清市直機關單位選派的,一般是長期居住在小區,退出領導崗位、退休或具備條件的在職黨員干部。“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我們依托‘紅鄰書記’,全面推進居民小區‘三建兩清’行動,即建小區黨組織、建強黨群服務體系、聯建共建機制,清公共收益、清矛盾隱患,不斷激發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臨清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德強說。
愛操心的王培功一直熱衷社會公益活動、關心小區各項事務。得知組織選拔“紅鄰書記”的消息后,他第一時間報了名。
新華乾城小區共有居民樓13棟,對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需求量較大。為營造安全、便捷的充電環境,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的規范管理,小區黨支部將“智能充電樁進小區”列為“書記領辦為民實事項目”,著力推動智能充電樁建設,指導業委會收回小區公共充電設施運營權,對小區內具備安裝充電樁條件的位置進行全面摸排,利用向物業服務企業追回的結余公共收益,自行采購13部智能充電樁,增設130個充電位。業委會對接供電公司開設專戶,對充電樁單獨進行電費結算。“按照功率和時長進行計費,小型兩輪電動車充滿電約需花費0.8—1.5元,費用比之前節省40%左右。近期,我們計劃繼續降費,全部讓利于民。”王培功說。小區業委會所得收益直接入賬至小區公共收益共管賬戶中,業主可以通過App查詢明細,確保從支付到結算全流程的公開透明。
將小區公共收益置于陽光之下,不僅是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應有之義。臨清就此進行了有益探索,青年路街道濟津社區由小區黨支部牽頭,業委會、物業企業多方聯合,全面清查公共收益,將部分公共收益用于建設充電車棚等民生實事項目,盤活小區臨街空地、廣告位等。“河洼新城雅居小區已建設電動自行車停車棚34個、電動自行車充電口1106個,是臨清市第一個一戶一電表的小區。”濟津社區書記汪溢洋介紹。據了解,臨清市今年在20個居民小區追回近兩年公共收益共計34.6萬元,依法依規清理社區物業公共用房41處。
近日,在“胡同管家”的調解下,福德社區鍋市街居民高金蘭與鄰居王玉香握手言和。依托古城區運河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福德社區黨委創新打造“黨員胡同管家”服務品牌,通過居民投票,選出“胡同管家”,實行“分包聯戶”工作機制,“黨員胡同管家”與“網格化”黨建管理相融合,完善多元矛盾糾紛化解體系,今年共化解矛盾糾紛48件。
社區治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定要有自身造血能力,通過黨組織“下沉”到戶到人、搭建平臺、引領廣大群眾參與共建共治、各類組織積極協同,黨在城市基層的組織基礎不斷夯實,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的社會治理“藍圖”正在臨清呈現。今年以來,臨清市以“試點先行、批次推進”原則,在建立203個小區黨組織的基礎上,選取不同類型的10個小區作為試點,推動居民小區黨組織實體化運行。開展“樓組黨建”行動,摸排小區黨員1.4萬人,重新選舉作用發揮不到位的黨支部;搭建集約化陣地,打造“鄰里匯”網格黨群服務站,整合政法、宣傳、民政等多方資源,通過認崗認事,優化小區治理的工作力量;完善行業黨建聯建機制,推行紅色物業“紅黃黑”掛牌制度,每月動態對物業企業分批掛牌一次;建立“幸福社區”惠民服務黨建聯盟,招募45家愛心商戶提供服務182次;建立社區黨委統領下的“每周活動發布”機制,24個社區累計發布幸福社區黨群活動480次。
“我們將持續聚焦居民小區‘三建兩清’行動,抓好小區黨支部實體化運行,用好‘紅鄰書記’關鍵人,強化分類治理、協同聯動、典型選樹,持續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臨清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田勇說。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