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林金彥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山東的重大政治任務。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和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綜合采取人才帶動、產業拉動、資金撬動、組織推動“四輪聯動”舉措,持續拓寬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條具有平原特色的鄉村振興聊城路徑。
創新體制機制
筑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組織振興是根本和保障。
我市不斷加強頂層設計,持續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市委常委會、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聽取鄉村組織振興工作情況匯報,及時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建立書記抓、抓書記工作機制,用好書記突破項目抓手,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納入縣(市、區)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著力解決“如何保障發展”的問題。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聊城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重點任務分工》等制度文件,明確發展目標任務、實施路徑和職能部門職責,通過實施人才帶動、產業拉動、資金撬動、組織推動“四輪聯動”措施,助力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市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探索開展村莊“聯融共建”。以開展跨村聯建工作試點為契機,結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積極穩妥推動村莊“聯融共建”,篩選村莊融合試點44個,確定跨村聯建片區試點18個,制定三年聯融工作規劃,實行分級分類動態管理,以點帶面、試點推開。此外,深化村級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三年行動。每年摸排建立行政村“示范”“創優”“強基”3種類型村黨組織工作臺賬,聚焦重點攻堅、全面規范、提標育強,分類精準發力,推動基層組織工作晉位提升。
在9月21日至22日舉行的發揮組織優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現場座談會上,我市發布了《聊城市抓黨建促集體增收強村實策》,共制定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創新鄉村運營模式、用好金融賦能政策、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建立正向激勵機制等15項具體措施。我市將進一步出臺激勵政策,推動村干部績效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掛鉤,不斷完善容錯糾錯機制,讓村干部放手干事,勇于嘗試新思路、新方法,推動集體經濟發展。
拓寬發展路徑
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
產業振興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
9月21日,在位于冠縣店子鎮的靈芝科技示范園內,種植棚里一朵朵靈芝上長滿了孢子粉。冠縣把靈芝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產業,積極探索以黨建賦能特色產業發展,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成立靈芝產業鏈黨委,覆蓋財政、金融、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相關職能部門、鄉鎮和企業,建立定期會商、綜合研判、幫辦代辦等工作機制,解決技術創新、市場拓展、人才引育等領域問題174個,推動靈芝產業做優做強。目前,冠縣靈芝科技示范園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靈芝種植標準基地。
我市按照“消薄、提優、共富”的思路,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加快構建便捷高效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高唐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重點縣,為全省唯一,去年和今年農業農村部接連在高唐縣和冠縣舉辦農業社會化服務全國現場會。
在拓寬發展路徑上,我市支持以鄉鎮、行政村為單位,整合集體資產資源,培育一批黨組織領辦的強村公司、共富聯社、共富公司等。探索由鎮級黨委領辦、專業公司參與,成立鎮級社會化服務中心,組織社會化服務公司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提供服務,做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的“后半篇”文章。
東昌府區堂邑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成立了片區聯合黨委,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探索梨園承租500畝果園、“援藏情”布鞋手工坊、勞務合作社等多種集體經濟增收模式,開辦了棉服加工“共富工坊”和葫蘆產業“共富公司”,并成立紅福產業鏈黨建聯盟,推動葫蘆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片區內村莊抱團發展。
強化資金扶持
打造金融賦能鄉村振興聊城經驗
金融是經濟的源頭活水。我市不斷強化政策資金扶持,深入實施金融賦能鄉村振興行動,著力解決鄉村“沒錢發展”的問題。
東阿縣大橋鎮畢莊新村依托沿黃村莊豐富文旅資源,全力打造集“觀光、吃、住、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鄉村文旅產業鏈,與張山新村結成對子打造3條“農文旅”精品線路,建設鄉村文旅、研學項目15個、景觀6處。為解決村集體和領辦合作社、企業缺乏啟動和周轉資金難題,大橋鎮成立了金融賦能鄉村振興服務隊,幫助村集體申請貼息貼費貸款150萬元,有效解決土地流轉、民宿建設等項目的資金難題。
不僅畢莊新村,相隔不遠的銅城街道艾山新村,通過爭取政策扶持資金、申請貼息貼費貸款等,全產業鏈發展艾草產業,借助“小艾葉”譜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我市立足魯西平原地區實際,創新探索金融賦能鄉村振興有效路徑,圍繞破解鄉村振興“人才哪里找”“錢從哪里來”等發展瓶頸,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選派縣鄉村三級金融專員,靈活運用“政企銀保擔”合作模式,引導更多金融要素資源配置到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去年以來,全市共選派縣鄉村三級金融專員6653名,累計為各類涉農主體辦理信貸業務4.8萬余筆、62.76億元,辦理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強村貸”業務308筆、2.2億元,增量居全省第一。
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吳玉良指出:“發揮組織優勢,推動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聊城經驗,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新探索,是可復制可借鑒的。”
我市還持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市財政每年單獨列支資金用于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統籌抓好“萬村共富”計劃和“雙百工程”實施,注重村企聯動和保值增值,引導國企參與運營,結合優勢產業謀劃特色農村產業項目,持續拓寬村集體增收渠道,壯大村級經濟實力。
黨建領航風帆勁,奮楫篤行向未來。我市將堅持黨建引領,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顯著增強,農村集體經濟活力和實力大幅提升,實現全市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切實走好平原特色鄉村振興聊城路徑,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農業強國貢獻聊城智慧、聊城力量。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