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趙琦
走過昨天,獨特的歷史文化孕育出千里運河第一樓,“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聲譽何其廣大;走在今天,650年時光更迭,神韻如昨勝于昨,古今交織的“兩河”故事仍在繼續,風采何其絢麗;走向明天,古老的文脈融入日常,在新時代獲得更加雋永的生命力,前路何其燦爛……
10月1日,“光岳天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暨聊城光岳樓建成650周年慶祝活動舉辦,萬余人相聚光岳樓底,以樓為媒,共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共品華夏文明的厚重綿長。
晚7時,鼓點聲響,燈光打亮,舞蹈《書簡舞》拉開演出序幕。之后,來自聊城東方教育集團的3000余名學生齊誦《論語》學而篇、為政篇。伴隨著絢麗的燈光,兩只“鳳凰”從遠處飛來,盤旋于光岳樓上方,靈動的身影,攜著吉祥與希望,在歷史和未來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聊城與運河有著割不斷的歷史淵源,這也成就了聊城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市文物事業服務中心主任崔翔介紹,“光岳樓是聊城文明古老的象征,明清兩代,京杭大運河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光岳樓作為運河沿岸的代表性名樓,沿河過往的帝王將相、文人學士大多登臨此樓,憑欄詠月,作詩賦詞。”
文因樓而生,樓因文而名。古今之人,意趣相通。“三光五岳憶春秋,縱目青徐泰岱游。六百年前驚丕構,寰中獨立贊斯樓……”活動當天,一篇精雕細琢的《光岳樓賦》問世,現場萬人齊誦,直抒胸中無限深情。
領誦人之一的王仁君是聊城市城市推廣大使,在此前的采訪中他就已表現出對光岳樓的稱贊:“當你登上光岳樓,遠眺東昌湖,波光粼粼、美不勝收,就仿佛自己置身于一個特別精美的畫卷之中。”
悠然徜徉在光岳樓中,儒風雅韻撲面而來。“兩河”文化根脈綿延,是文明傳承的時代賜予,也是傳承保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在肩。臨清金氏古箏是山東省級非遺項目,24名學生以古人之曲《漁舟唱晚》禮贊光岳樓。“我很喜歡這座建筑,聽說很多古代皇帝也來過這里,沒想到被保存得如此完好。”在正式演出之前,表演者楊玥溪對光岳樓贊嘆不已。
活動現場,百人服裝走秀、京劇表演《龍騰虎躍》、歌曲聯唱《我和我的祖國》《強國一代有我在》等節目依次上演,現場觀眾在深情熱愛的土地上,共同感受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共同唱響對祖國的殷殷祝福。
“我能參演這次樓慶活動,心情非常激動。借此機會我也想祝福我的家鄉越來越好,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千人誦參演者李麗函說。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閣樓默默消逝,也有很多古建以新的模樣展現在世人面前。一座名樓就是一座“博物館”,有著650年歷史的光岳樓,儼然成為聊城乃至齊魯大地的文化標識。
650年來,光岳樓一直是聊城古城最雄偉高大的建筑,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質樓閣之一。在光岳樓建成650周年之際,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表示:“光岳樓至今仍保留著初建時大量的歷史文化氣息,格外珍貴。”
“為了讓光岳樓這張名片更加熠熠生輝,我們在樓慶前期舉行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市光岳樓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李福紅表示,“今年7月,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學術交流暨光岳樓建成650周年紀念活動在我市盛大舉行,為光岳樓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專業的交流平臺;8月份,‘兩河之約?光岳天下’2024聊城閃電趣玩城市定向賽,吸引了眾多選手前來感受聊城的獨特魅力,這些活動都為聊城帶來了極高的關注度和話題度。”
征途如虹開新卷,整裝待發續輝煌。下一步,聊城將充分挖掘兩河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探索文物保護及活化利用的新途徑、新模式,持續激活文化遺產蘊含的創新創造基因,努力書寫古今輝映、氣勢恢宏的新時代文化長卷。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