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聊城日報》2版
75年前,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源遠流長的中華農耕文明再度煥發出蓬勃生機。同時,在廣袤的魯西平原,聊城廣大農人在實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使命追求中奮勇前行。
邁進新時代,勤勞、智慧、自信的聊城人民,更是心懷“國之大者”,積極圍繞“兩河明珠”城市品牌,在黃土地播種下了新的希望,持續打響“聊·勝一籌!”“聊城新三寶”“三黑兩白一黃”特色農業品牌,產業化發展持續深化,品牌化打造再創佳績。如今,在這里,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錢袋子愈來愈鼓,一條特色農業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聊城路徑”呼之欲出。
立足資源稟賦 厚植產業基礎
聊城,黃河與大運河在這里交匯,是一塊區位優越、水土肥沃的寶地,有著亟待深度開發的豐富農業資源。75年來,聊城廣大干部群眾立足資源稟賦,堅守初心、不斷創新,逐步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品牌。
東阿是阿膠之鄉,自古就有養驢的傳統。東阿黑毛驢體型大,出肉率高,驢肉品質好、微量元素含量較高。水,是大自然饋贈給東阿的珍貴禮物,東阿地下水為天然弱堿性水,為優質飲用礦泉水。有好水、好驢,才有好膠,東阿阿膠才得以傳承千年。
東阿阿膠的發展,與國家的成長同頻共振。1952年,東阿阿膠廠成立,這是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它的成立,打破了東阿阿膠的古老手工生產作業方式,邁出了阿膠生產工廠化的第一步。經歷了技術革新、企業改制、上市后,2005年,東阿阿膠正式隸屬央企華潤集團。2017年,東阿阿膠在保護性利用的前提下,將78號廠區改造為東阿阿膠文化主題酒店,留下了歷史,也煥發了新機。近年來,東阿阿膠更是積極推進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體系建設,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推動中醫藥產業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
歷經70余年發展,東阿阿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歷史記憶成為民族品牌,為聊城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農文旅深度融合貢獻了重要力量。
走好創新之路 打造現代農業
如今,聊城的農業產業發展之路,早已從傳統粗放式升級為高效化、智慧化、綠色化。
走進茌平區耿店村,700多座現代化蔬菜大棚整齊排列,棚內水肥一體機和智能溫控設備等一應俱全,村內還建成了高標準育苗棚、蔬菜加工廠、冷庫、蔬菜批發市場等產業設施。經過20多年的發展,該村打響了“棚二代”“耿店”品牌。
耿店村的產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2008年,耿店村黨支部書記耿遵珠帶領村民集資入股成立了綠冠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陸續建起育苗場、蔬菜批發市場、蔬菜精包裝加工廠、種植基地等,帶動周邊發展起10多個“大棚村”,蔬菜銷往全國各地。2018年,耿店村成立了綠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高新技術、先進的設施設備、完備的產業鏈供應服務體系,實現了蔬菜種植科學化、加工物流信息化、食品溯源安全化。2022年,該村又建了高標準蔬菜加工車間及冷鏈物流建設項目,年加工蔬菜3萬噸。
“耿店村的快速發展,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實現的。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組織‘共建’、資源‘共聯’、產業‘共富’的整體思路,充分發揮果蔬、糧田產業資源優勢,加快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新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的‘耿店模式’。”耿遵珠說。
在距耿店村不遠的樂平鋪鎮小劉村,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內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個國內首個三產聯動、雙園共創,實現零碳目標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為現代農業發展打造出了標準化生產的樣板。在這里,信發集團電廠運行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輸送到大棚內,變廢為寶,供草莓、櫻桃進行光合作用。鱸魚養殖區內,一條條鱸魚暢快游弋。養魚產生的廢水和糞便、魚鱗與櫻桃、草莓廢棄枝葉被統一收集制作有機肥,成為櫻桃、草莓的新型基肥。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還顯著降低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實現了綠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聚力融合發展 助民增收致富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新中國成立7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實現跨越性增長,億萬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在聊城,同樣如此。
一條條現代化生產線緊張而有序地運轉,雞腿、雞胸、雞頭等成品被自動分割出來……在山東鳳祥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高效養殖加工一體化車間,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訂單產品。
深耕肉雞市場30余年,山東鳳祥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集飼料加工、肉雞飼養、屠宰分割、雞肉生熟制品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大型企業。陽谷縣肉雞養殖精深加工全產業鏈,輻射帶動了養殖、加工、商貿、物流等行業發展,有力推動一二三產有機融合、產城融合,讓數萬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
目光移至莘縣,深秋時節,中原現代農業嘉年華迎來了不少外地旅游團,游客們在園區內休閑娛樂、采摘果實,感受莘縣農文旅融合的魅力。自去年12月底濟鄭高鐵全線開通以來,這里的人流量逐步攀升。
進入“高鐵時代”,帶著“莘縣蔬菜·健康生態”的口號,乘著濟鄭高鐵的東風,“莘縣蔬菜”品牌邁向全國。在莘縣,每天凌晨四五點,天光熹微,城市還未完全蘇醒,瓜菜種植戶們早已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一些精品蔬菜、水果經過采摘、預冷、分裝,隨后“坐”上冷藏車,一路高速,進入大城市的超市里。
自上世紀90年代發展瓜菜菌產業以來,莘縣已逐步形成了綠色無公害蔬菜和優質糧食、優質小肉食雞、優質生豬、精品食用菌五大產業體系,是輻射全國的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目前,莘縣瓜菜復種面積100多萬畝,日均外調蔬菜達2.5萬噸,瓜菜菌年產量520萬噸,產值逾200億元。瓜菜菌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國縣域首位,產品遠銷俄羅斯、韓國、日本等海外市場。也正是因為“莘縣蔬菜”,莘縣農民的收入水平始終讓外人羨慕。
產業振興是打造平原特色鄉村振興樣板的關鍵內容。我市圍繞鏈條做文章,積極拓展農業產業鏈條,促進一產向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不斷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切實提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積極推動農業“接二連三”、農產品加工業“前延后伸”,大力提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水平,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業增產、增值、增效、增收,打造一批享譽全國、走向世界的鄉村富民產業。
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聊城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全力推動品牌強農、產業升級,繪就“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魅力畫卷,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奮力奔跑。
文/記者 林晨 圖/資料圖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