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专区,欧美大电影免费观看,成人午夜av,麻豆视频在线看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記者直擊 >

把每一方黃河水都用在“刀刃”上——解讀數字孿生灌區的“聊城樣本”

來源:聊城日報  2024-09-18 08:51:58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夏旭光

  “原來都是大水漫灌,一天澆5到7畝地,現在用上智能灌溉系統,隨時刷卡取水,一天能澆20畝地,不但提高了效率,畝均用水量還從170立方米降到了120立方米,畝均灌溉成本下降20—50元。”9月8日,東昌府區韓集鎮種糧大戶王立浩介紹,今年,他使用了“射頻卡+節水管網”取水,使灌溉更加精量化。

  糧食生產,命脈在水利。近年來,聊城始終堅持以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為目標,不斷夯實灌排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進位山灌區數字孿生灌區建設,精準分析旱情和農作物需水情況,精細調配水資源,推動實現“供水精準調度、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智能調控、管理標準規范”,成為聊城糧食豐產豐收、打造 “沿黃綠色糧倉”的數字密碼。

  2023年,聊城糧食總產116.6億斤,較2022年增加2.1億斤。2024年,聊城夏糧單產470.23公斤/畝,較上年增長1.56%,高于全省0.34個百分點;總產58.43億斤,較上年增長1.87%,高于全省0.29個百分點,在高基數上實現了高增長。

  打造最強大腦 完善毛細血管

  黃河水如何從引黃閘被科學調配到田間呢?

  原來,農戶使用的射頻卡連接著一個“超級大腦”——位山灌區數字孿生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實現土壤墑情、黃河水情、氣象信息等數據的共享,利用數字孿生平臺配水調度模型,幫助生成適合當前灌季的配水調度方案。

  “我們著力打造‘1+3+N’數字孿生灌區,即建設1個數字孿生平臺,突出水資源優化調度、水旱災害預警、輸沙減淤3項需求,強化N項業務應用,全面提升現代化管理水平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市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楊玉廣說。

  近年來,位山灌區敷設光纜247公里,覆蓋骨干渠道全線;建成全自動軌道(纜道)測流設施35處、水情監測站點1182處,建成高清視頻監控1077處,建成國家級灌溉試驗站,增設土壤墑情等監測設備148套,實現骨干渠道用水監測、干渠工程監管、典型區域數據監測全覆蓋,為合理配置水資源提供了科學依據。

  位山灌區還突出抓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基本建成“功能完整、節水顯著、運行可靠、調控靈活”的骨干工程體系,市管工程完好率90%以上,大小水渠猶如毛細血管一般深入田間地頭,使整個灌區的渠系更加暢通。

  “數據引擎”驅動 滴滴滋潤農田

  9月11日,在位山灌區數字孿生智慧調度中心,工作人員一邊觀察數據和實時監控畫面,一邊操作系統。

  “有了水還得用好水。我們發揮數字孿生平臺概化圖的‘駕駛艙’功能,提前預判分析,對引、蓄、提三種水源進行合理配置;對各縣(市、區)引水起主要作用的13處大型節制閘、39處支渠閘實行遠程控制、自動化監控啟閉,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程調控更精準、水量調度更及時。同時,平臺融合35套全自動軌道(纜道)測流系統,市管骨干渠道全部實現自動測流、精準計量,測流時間較傳統方式節省50%以上,測流精度提高3%。”市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供水管理科科長張俊說,數字孿生更重要的是能對灌區輸配水過程進行場景化動態模擬預演,建立起配水調度模型,幫助生成適合當前灌季的配水調度方案。

  過去,灌區配水基本憑經驗,動態調整有一定的滯后性,極易造成水資源浪費和用水不均衡現象。如今,我市通過數字孿生系統整合現有平臺資源,充分發揮數字孿生平臺算力算法算據支撐作用,賦能夏灌等供水工作全過程、全鏈條管理,準確調度每個干渠的水量,為500多萬畝農田精準調配黃河水源。如今,數字孿生位山灌區系統每年可節水約6000萬立方米。

  講好黃河故事 澎湃發展強音

  從肩挑手推、人工鑿石,到機械作業、數字孿生;從黃沙漫天、風起塵揚,到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從“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覆淤還耕到泥沙系統開發、綜合治理、資源化利用……澎湃華夏的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已然在我市位山灌區奏響了邁向全國一流的水韻長歌。

  我市堅決扛牢引黃抗旱的大旗,不斷做優做強供水文章,在位山灌區形成工程、制度、數字、水價、宣傳“五位一體”節水體系,以占全國約0.2‰的水資源,灌溉了全國約2.7‰的耕地,生產了全國約5.8‰的糧食、4.6‰的蔬菜,實現了聊城糧食“二十一”連豐。

  位山灌區主動融入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布局,創新傳承發展黃河文化、引黃灌溉文化,奮力打造黃河文化傳承弘揚“位山明珠”;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水工程、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一體治理,依托灌區骨干工程,建設水利樞紐景觀帶和綠色生態長廊,持續推進沉沙池生態修復治理,大力弘揚“兩河”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以生態為底,文化為墨,擘畫了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編輯:李明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阳县| 化隆| 扶沟县| 梅州市| 香港| 景德镇市| 板桥市| 深州市| 光山县| 扶沟县| 民丰县| 锡林浩特市| 吴江市| 鄂州市| 长顺县| 扬州市| 巧家县| 会东县| 原阳县| 连江县| 乃东县| 个旧市| 山东省| 博爱县| 沿河| 鹰潭市| 北辰区| 界首市| 辽阳市| 石城县| 桦南县| 资阳市| 汶上县| 莲花县| 岳阳市| 广安市| 新蔡县| 八宿县| 汝阳县| 台湾省|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