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白文斌) 高素質農民“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代表農業農村的未來。近年來,冠縣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不斷創新培育機制,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成為農村產業發展的帶頭人,為現代農牧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8月6日,在冠縣崇文街道吉固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內,冠縣吉固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永波和工人正在進行飼料加工。現在他的合作社內存欄肉牛1200余頭,年經營收入1500萬元。“合作社現發展社員120名,年出欄肉牛900頭以上,年生產有機肥3000噸,人均每年能增收12000元。”趙永波說。
產業越做越大,得益于趙永波愛學習。2011年,趙永波開始從事肉牛養殖,這些年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尾廢成了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在市、縣組織的一次學習培訓中,他找到了解決的途徑。“當時專家講了三四種處理方式,我感覺做有機肥比較適合我。”2022年,趙永波投資300多萬元,購置了120立方米立式發酵罐。現在日生產有機肥10噸左右,年處理糞污8000余噸,有效解決了養殖合作社和周邊二三十家養殖場的糞污處理難題。
解決了養殖的后顧之憂,合作社成功在上下游延伸鏈條,形成了“種養循環、糧飼兼顧”的生態農業模式。如今,合作社不僅從事肉牛育肥和銷售,還涉足前端的玉米壓片飼料生產和后端的發酵糞肥產銷,年產玉米壓片2萬余噸、發酵糞肥2000余噸。“我們下一步繼續聚焦擴大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生產規模,解決更多養殖場的糞污處理問題。同時也將充分發揮高素質農民‘百名拔尖學員’的帶動作用,引領更多的農戶增收致富,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介紹未來產業發展規劃時,趙永波充滿了信心。
而這僅是當地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冠縣主動引導農民參加培訓,并立足農業實際,針對產業發展情況和示范引領帶動效果,對新政策、新技術、新品種進行宣傳普及,解決農技推廣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下一步,冠縣農業農村局將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拓寬農民教育培訓渠道,通過完善相關政策、健全工作機制, 引導更多高素質農民投身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冠縣農業農村局教育培訓科科長吳景超說。
據了解,冠縣高素質農民培育“百千萬”人才庫建設工作實施以來,共選出“高素質農民拔尖學員”13人、“高素質農民優秀學員”103人、“萬名培訓需求農民”1777人。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