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右)在檢查阿膠質量
文/圖 劉學 孟偉 劉潤文
他九歲時,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右前臂;他身殘志堅,經過多年奮斗,創新了阿膠制作技藝。他就是聊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陽谷天德堂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徐勇。7月27日,筆者到陽谷縣阿城鎮岳家莊的“天德堂非遺工坊”采訪了徐勇。
徐勇介紹,據傳陽谷古阿邑是阿膠發源地,內有古阿井,天德堂阿膠制作技藝傳承地岳家莊位于古阿邑南一公里處,千百年來熬制阿膠都要到古阿井去挑水。古阿井距今至少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無論天多干旱,井水不溢不涸。北宋沈括《夢溪筆談》、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均有對古阿井的記述,唐太宗曾派鄂國公尉遲恭重修古阿井,并立碑為記。
徐勇說,阿膠味甘、平、微溫、無毒,世代阿膠制作的經驗表明,阿膠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美容養顏的功效。岳家莊熬制阿膠已有上千年歷史,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有40余家堂號。
1973年出生的徐勇,自幼便對中醫藥文化充滿濃厚的興趣,其家族世代以熬制阿膠為生,技藝傳承幾百年。他的父親徐德亮為天德堂第六代傳承人,是當地的阿膠制作名人,精通“九提九炙”等古老制膠技藝。徐勇從小就跟隨父輩學習阿膠制作,對父輩手中那煩瑣而精細的工序充滿了好奇與敬畏。從選料開始,每一道工序都需嚴格遵循古法,精選上等黑驢皮,經過浸泡、刮毛、切塊、熬膠、過濾、晾膠等多達50道復雜工序,方能成就一塊色澤透亮、質地細膩、療效顯著的阿膠。在父輩的悉心教導下,他不僅掌握了阿膠制作的核心技藝,也對阿膠的文化底蘊和食用價值有了深刻理解。1993年,徐勇從醫學專科學校畢業后,系統學習、傳承阿膠制作技藝,如今已從事阿膠制作30余年。
徐勇說,阿膠的熬制過程非常嚴格,每道工序都須認真對待,絲毫不能馬虎。經過多年的實踐,徐勇熬制的阿膠質地細膩、色澤紅潤、口感微甘無異味,質量上乘,對阿膠文化的推廣產生了積極影響。2023年12月,天德堂阿膠制作技藝被評為聊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勇介紹,天德堂采用古法熬膠工藝與現代化生產設備相結合的方式,生產阿膠及阿膠系列產品,并根據市場需求研發新產品,現共有五大門類30余個品種。徐勇先后發明了“阿膠生產用提沫機”等14項實用新型專利,并與哈爾濱工業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相關院校合作,在熬膠、擦膠等環節,進行生產線的數字化提升,優化阿膠制作技藝。通過工藝創新,徐勇不僅保留了阿膠的傳統精髓,還為其注入了新的時代元素。
作為阿膠制作技藝傳承人,徐勇深知自己肩負著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的重任。他積極參加各種文化交流、公益活動和社會服務項目,向公眾普及阿膠知識和制作工藝,積極參與中醫藥文化普及和推廣,為特殊群體提供優質阿膠產品和健康服務。他多次走進校園、社區和博物館,為師生和市民講解阿膠的歷史淵源、藥用價值等。
為了將阿膠制作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徐勇收徒傳藝,將自己多年的經驗和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在他的指導下,許多年輕人掌握了阿膠制作的核心技藝。
徐勇對阿膠制作技藝的傳承和發展充滿信心。他說,他將積極探索和創新阿膠制作技藝的傳承方式和發展模式,推動阿膠產業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