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月27日下午,為落實“聚力攻堅突破年”工作要求,聊城市衛生健康委召開了“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改革創新項目“揭榜掛帥”動員會。
以小切口打開局面,以小舉措撬動革新。動員會上,公布了“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改革創新項目“揭榜掛帥”活動揭榜情況,聊城市人民醫院、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等10家單位就領銜的“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項目作交流發言。現將其發言予以摘登,敬請關注。
改革助力醫療服務優化升級
聊城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姜祥坤
聊城市人民醫院在承接市衛健委20項改革任務之外,將2024年定為“流程再造年”和“改革攻堅年”,全力推進群眾滿意、職工滿意的“雙滿意”醫院建設。
7月11日,醫院制定印發《聊城市人民醫院工作流程優化再造實施方案》,對全院的門診服務流程、臨床科室服務流程、醫技科室服務流程、手術室服務流程、后勤服務流程等進行優化再造,對醫院人力資源、空間資源、設備資源、床位資源、供應鏈管理等進行再配置和再調度。工作啟動后,已涌現出不少亮點。如全院一體化介入手術管理平臺投入使用后,從3月1日至6月30日,由于協調效率的提高,介入手術管理平臺共協調完成了2620臺介入手術,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增長了482臺。
醫院將秉持“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結果導向化”的閉環管理原則,全面梳理和調整優化工作流程,按質按量按時完成20項“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改革創新項目,最大程度提高醫院工作質效,最大幅度提高群眾和職工滿意度。
有序推進DRG支付方式改革
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 夏章勇
2021年,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作為全市首批試點醫院開始進行DRG付費改革,截至2023年底,取得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效率提升、內涵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提升和收入結構優化“四提升一優化”的優秀成績。三年來,醫院DRG醫保總體結付率始終位于聊城市市直醫院前列。
醫院總體思路是“控費用、提效率、促內涵、保結余”,做到建立一個機制、優化一條路徑、探索一套體系、發展一批學科,即建立DRG支付背景下的精細化運營分析改進機制;優化DRG精細化成本管控路徑;建立一套精細化的DRG績效評價體系;實施學科分級分類管理、采用差異化發展策略,明確重點發展技術清單,提升四級手術、微創手術占比。
通過DRG支付改革,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將進一步促進運營管理提質增效,引導全院向精細管理、合理診療、合理控費三個方向健康發展,使社會、政府、醫院、患者四方受益,推動我市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黨建+”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
聊城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蘇玉鳳
近年來,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堅持“黨建引領、融合賦能”,在工作中重點構建“黨建+”的引領新模式。
醫院通過“黨建+政治”引領站位,握穩“方向盤”;“黨建+思想”引領初心,筑牢“主陣地”;“黨建+典型”引領示范,把準“風向標”;“黨建+業務”引領融合,暢通“主動脈”;“黨建+作風”引領正氣,守好“安全線”。
在黨建引領下,醫院今年先后成立心臟中心、腦血管病中心,建成全省首家缺血預適應重點實驗室,醫院主導的腦血管病卒中減殘聊城模式被全國推廣;籌建“首都醫科大學腦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聊城市腦重大疾病研究院”等,科研創新水平不斷提升。醫院推行“預就診”服務、“預住院”模式和“潮汐式”門診管理,開設夜間門診;利用國內首家急診卒中單元和5G車載移動CT救護車,打造“上車即入院”急救新模式;推出“全院一張床”、門診病區護理一體化管理模式,實現全院床位資源的統籌管理和靈活調配,實現以“強黨建”引領“強業務”。
更好弘揚發展中醫藥文化
聊城市中醫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關濤
近年來,聊城市中醫醫院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持續加大中醫藥文化保護傳承和傳播推廣力度,在山東省中醫藥文化宣教基地復審中獲評“優秀”等次。
醫院著力加強中醫藥文化內涵建設,創新構建文化理念,打造“仁和精誠”中醫藥文化理念;夯實文化陣地根基,建成了系列中醫文化景觀,創作中醫藥文化作品,研發了中醫協定膏方、中藥代茶飲、中醫藥膳。聚力打造“大醫精誠”中醫藥文化特色,通過豐富活動提升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在全市率先開展“五個全科化”,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工作站落戶本院。
醫院持之以恒推進中醫藥文化弘揚傳承,以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塑醫院文化之魂;實施“服務領先”戰略,立醫院文化之“道”;健全質控管理、病例評價、監督檢查、約談點評“四項機制”,淬醫院文化之“核”;深挖中醫藥文化傳承脈絡和特色資源,豐富文化內涵和活動載體,展醫院文化之“形”。
三點發力構建醫防融合新模式
聊城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 郇立軍
市疾控中心將以“小切口”破題,“一院一策一清單”打通醫防融合壁壘;從“微改革”著手,“三點發力”探索聊城醫防融合新模式;在“大民生”落地,推動醫防協同融入健康服務全過程。
清單服務,瞄準融合“切入點”。市疾控中心成立醫防融合工作專班,新“三定”方案設置醫防融合辦公室,統籌推進工作落實。實施“一院一策”,為醫療機構提供服務清單,采取“點單式”服務。建立人員互派制度,培養“復合型”人才。
優勢共享,聚焦融合“精準點”。打破信息壁壘,實現資源共享,推進慢性病精準防控。整合技術優勢,成立全市公共衛生檢測實驗室質控中心,建立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檢測結果互認機制,筑牢健康屏障。推行疾控監督,堅持關口前移,壓緊壓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
深化內涵,把握融合“關鍵點”。圍繞院感和多重耐藥菌傳播、癌癥危險因素等聯合開展科學研究;發揮我市傳染病防治項目優勢,提升醫院疫情處置預防水平;深化醫防融合內涵,構建整合衛健體系。
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
冠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剛
鄉村醫生是發展農村醫療衛生的重要力量。為解決鄉村醫生隊伍老化、后繼無人的難題,冠縣將深化“縣招鄉管村用”改革,讓招錄計劃更科學、薪資待遇有保障,讓衛生人才愿意下、下得去,提升基層診療能力。
按照每千服務人口至少配備1名鄉村醫生的要求,冠縣計劃招錄715名鄉村醫生。采取公開考試、統一招錄的方式,分期分批進行招錄,今年計劃招錄400名鄉村醫生,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
在管理方面,基層醫療機構與經過全縣考試招錄的鄉村醫生簽訂《服務協議》,根據村衛生室工作職責,對鄉村醫生日常工作、醫德醫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工作定期進行考核。
在保障方面,探索制定通過考試分期分批為鄉村醫生繳納養老保險的辦法措施,采取政府、個人各繳納二分之一的方式,推動鄉村醫生繳納養老保險,使鄉村醫生退休后有保障。對新招錄的鄉村醫生參加養老保險的,縣財政給予每人每年5000元補助。
制定鄉村醫生教育培訓工作計劃,分期分批進行輪訓,每人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30天,切實提升鄉村醫生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從群眾期盼中找準改革發力點
莘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 徐振濤
莘縣衛生健康局按照“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部署,結合行業特點,在群眾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發力點和突破口,從少年兒童健康、一站式服務、健康促進、慢性病治療、中醫日間病房、醫養結合、托育、法治醫院8個方面實施微改革,力求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群眾獲得感。
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莘縣衛生健康局聯合關工委、總工會、共青團、殘聯、教體、疾控等7部門,實施“心理健康”“健齒微笑”“愛眼護眼”“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學校衛生”少年兒童健康護航“五大行動”。莘縣縣委、縣政府將其確定為全縣創新亮點工作。7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開展健康護航“五大行動”進校園的通知》和具體實施方案,將“五大行動”列入“2024年衛生健康系統十大民生實事”。截至目前,已發布心理健康短視頻9期,群眾瀏覽量上萬次,為1400余名學生做了心理測評,開展“健齒微笑”入校宣傳14場次、牙齒疾病篩查8000余人次,開展“愛眼護眼”入校宣傳10場次、視力篩查1.2萬人次。
志愿服務讓醫療更有溫度
東阿縣人民醫院院長 孟祥寶
東阿縣人民醫院2024年度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揭榜掛帥改革創新項目為“門診志愿者服務”。為方便群眾就醫,解決群眾就醫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醫院以問題為導向,解決門診患者就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患者對門診志愿者的需求,東阿縣人民醫院開展“門診志愿者服務”活動,從給患者指好路開始,致力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覆蓋住院全流程的醫療服務。
為實施“門診志愿者服務”活動,護理部組織臨床護理人員報名,人事科組織行政、后勤人員報名,組成“門診志愿者服務”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崗前培訓,上崗后由事業發展部負責崗位人員的排班及管理。
志愿者服務自2023年8月推行以來,全員職工參加志愿服務4000余人次,服務門診患者460000余人次,出勤率達到98%,志愿者中護士占比為95%,行政人員占比為3%,后勤人員占比為2%。志愿者致力于把患者的“東張西望”變成員工的“東張西望”,切實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實現了門診患者零投訴,門診患者滿意度上升至98%。在第五屆全國縣市醫院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擂臺賽中榮獲“完善醫療服務制度十大杰出案例”。
精準解除患者“痛點”
東昌府區廣平中心衛生院院長 楊建軍
所有的醫生都希望為患者解除疼痛,東昌府區廣平中心衛生院揭榜的項目是擴大疼痛綜合管理覆蓋面。截至目前,廣平中心衛生院擁有3個疼痛科診室、20余名專業人員組成的醫療團隊,以及3個病區100多張病床。為了精準消除患者“痛點”,疼痛科明確了發展方向,并制定一系列針對性革新措施。
廣平中心衛生院持續深入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三甲醫院合作,采取“走上去”和“送下來”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業務交流與業務培訓。如今,廣平中心衛生院已可以開展椎間盤射頻熱凝消融術、激光汽化減壓術、椎間孔鏡等多項治療技術。衛生院3個疼痛科診室實現業務專業特長的優勢互補,將中醫適宜技術與現代醫學技術有機融合,在解決輕、中度疼痛患者及重癥微創術后殘余癥狀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同時,通過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水平、開展新技術新項目、保持醫療設備的先進性及規范性以及智慧化隨訪系統的應用,廣平中心衛生院構建了“疼痛病人來院就診—個性化診療—優化疼痛診療路徑—智慧化隨訪—反饋分析總結—病人來院復診”的閉環管理模式,實現醫療服務的良性循環,顯著提升患者滿意度,擴大了疼痛綜合管理的覆蓋范圍。
強化專科建設 提升服務能力
茌平區溫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馮振
茌平區溫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秉持“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致力于打造優質專科,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強化人才培育,鍛造優勢外科。溫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注重人才培育,打造特色優勢外科,選培外科主任葛棟作為學科帶頭人,已成功開展“零切口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手術超3000例。
共體聯盟合作,創新骨傷診療。溫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骨傷科在繼承傳統中醫骨傷治療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傳統技藝與現代醫學的理念方法相結合,不斷進行創新和發展。中醫骨傷科發展穩定向上,目前,日均門診量近百余人次。
幫扶帶教引智,守護消化道健康。溫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茌平區率先引進了先進的胃腸鏡檢查設備。同時選派了優秀醫師到齊魯醫院、市人民醫院進修培訓,錨定關鍵突破性技術攻關,主動聯系上級醫院幫扶帶教。自2022年6月開展該項目以來,已完成1600余例檢測,查出消化道早期癌癥30余例,受到患者及家屬好評。
本版文字由鞠圣嬌、郝凱整理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