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培源 趙宗鋒
本報通訊員 林樹剛
悠悠運河情,千年古城風。臨清因運河而興,源遠流長的大運河,滋養了臨清這座城市。在這水脈悠悠的運河邊上,廉潔文化成為運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脈。
作為“八大鈔關之首”“漕運咽喉”,臨清積淀了豐厚的廉潔文化資源。植根于這片“廉潔土壤”,臨清市堅持將廉潔文化建設工作融入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大局中,以運河文化為根脈,深入挖掘大運河廉潔元素和文化底蘊,全面打造“臨運河 清新風”廉潔文化品牌。
林春澤清廉不阿、李梓治稅有方、劉璽置棺斗腐、王家賓抽稅賑災……隨著深入挖掘運河鈔關歷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臨清市整理明清時期22位鈔關主事官員的清廉故事,對鈔關內部進行提檔升級,使鈔關面貌煥然一新。2022年10月,運河鈔關廉潔文化教育基地正式掛牌,將運河文化中彌足珍貴的清廉思想和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濃縮其中,成為臨清市著力打造廉潔文化陣地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來,臨清市堅持串珠成鏈、推鏈成面,將散落在運河沿岸的廉潔文化資源串聯起來,帶動各鎮(街)扎實推進廉潔文化建設,打造了魏灣鎮清平星火紅色教育基地、戴灣鎮“戴小蓮”廉潔文化品牌、八岔路鎮五花槐辛集廉潔展館等特色廉潔文化陣地,初步形成以運河鈔關廉潔文化教育基地為中心,輻射各鎮(街)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家風文化場館的清廉新版圖,廉潔文化建設蔚然成勢。
為進一步推動廉潔文化深入人心,臨清市深耕文化“兩創”,不斷拓展廉潔文化宣傳教育載體。
“看到它,你們就應該想到,它為什么被我釣上來?就是因為它嘴饞、貪吃!”在山東省群眾性小戲小劇“大擂臺”比賽上,由臨清市紀委監委、文旅部門創作的廉政小品《懸魚戒》,將漢朝典故“羊續懸魚”的故事與新提拔干部“收禮辦事”相結合,借古喻今,最終榮獲金獎。依托臨清“京劇之鄉”的美譽,將廉潔文化與本地特色曲藝文化相結合,深入發掘曲藝文化中的廉潔元素,通過巡演、送文化下鄉等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著力提升廉潔文化的疊加效應。截至目前,“一村一年一場戲”送戲下鄉活動共演出400余場次,近20萬群眾現場觀看,有效提升了廉潔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感染力。
與此同時,在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中,臨清市注重激發非遺文化中的“廉動力”,做好廉潔文化與非遺文化的結合融合,依托臨清貢磚文化產業園、臨清市面塑協會等平臺,將廉潔元素融入貢磚、面塑等特色藝術創作中,推出“鈔關廉吏”貢磚、“炸馬堂”面塑等一批兼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廉潔文化產品。
“運河通古今,文脈傳千年。下一步,臨清市將持續深入挖掘運河文化中蘊含的廉潔元素,因地制宜打造‘一域一品’區域性廉潔文化品牌,推動廉潔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清廉水城’建設貢獻臨清力量。”臨清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