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亞杰
體驗藥膳食品、中醫飲品;知名中醫把脈問診,全國中醫藥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中華老字號企業代表齊聚……連日來,東阿縣中醫藥文化旅游體驗活動熱鬧非凡。市民游客零距離體驗中醫藥文化,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散發的多樣魅力。
東阿,中醫藥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近年來,東阿縣以道地阿膠文化為核心,在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醫藥文化守正創新、“中醫藥+多業態”融合發展等方面創新機制、探索路徑,聚力打造全國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為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貢獻了東阿力量。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的東阿樣板
阿膠是國藥瑰寶,也是東阿縣的城市名片和支柱產業。6月4日上午,東阿阿膠健康消費品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完善GMP生產車間、科研綜合樓等園區基礎設施,為項目正式啟幕做著準備。
“該產業園是東阿縣阿膠及‘阿膠+’百億元產業的核心承載和基礎支撐,也是東阿阿膠打造現代健康消費品的綜合性基地,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稅收1.2億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東阿縣從規劃引領、企業培育、園區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協同發力,推動阿膠及“阿膠+”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規劃引領方面,東阿縣編制了《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規劃》,在城市東部建設以中醫藥、生物醫藥為主的醫藥產業基地,西部規劃以醫療、康養為主的醫養服務基地,形成了“防未病和治已病”同步的中西醫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在骨干企業培育方面,建設阿膠產業智慧監管平臺,對阿膠生產企業全程實施數據監管,發揮東阿阿膠、阿華醫療、華潤生物等企業龍頭優勢,引導中小企業“卡位入鏈”。
在園區平臺建設方面,建設中醫藥大健康、華潤生物、常青藤生物三個產業園區和醫養健康綜合體。目前,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園一期項目即將投入運營;華潤生物東阿產業園已建成并投入運營,16種生物藥陸續在產業園進行中試孵化和上市生產;常青藤生物產業園已有上海同化益生纖、雙膠膏方智能化生產等企業入駐。
在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方面,東阿縣推動企業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從研發平臺、中醫藥文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全面合作關系,建成行業內唯一的“國家膠類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依托聊城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阿膠行業技能人才培訓,培養中藥炮制工102人、藥物制劑工17人。
目前,東阿縣阿膠類生產企業達到105家,阿膠系列產品160余種,從事阿膠類食品生產經營人員超過2萬人,已形成“產業+配套”“平臺+生態”“技術+賦能”的發展格局,東阿阿膠及“阿膠+”產業集群入選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
打造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新高地
品一杯阿膠奶茶、嘗一嘗阿膠養生宴,去博物館探尋阿膠發展的古今傳承,到阿膠世界探秘道地阿膠的制作過程……旅游體驗周期間,各種文化活動讓市民游客見證了中醫藥文化的別樣魅力。
近年來,東阿縣把阿膠文化放在首要位置,深入挖掘保護中醫藥文化資源,打造中醫藥文化展示傳播陣地,探索中醫特色服務模式,筑牢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加速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推動企業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建設行業內唯一的“國家膠類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中醫類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以及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31項,參與質量標準研究62項,研發出東阿阿膠粉、阿膠速溶粉、阿膠奶茶等22款新品。
——申請注冊“東阿阿膠”地理標志,搭建追溯防偽數據庫,對縣域內的阿膠企業統一核發使用,實行“一品一碼”防偽管理,維護品牌形象。強化現代技術應用,國膠堂、百年堂等一大批企業將DNA分子鑒定技術應用到驢皮原料把控、阿膠成品檢測等環節,使DNA技術成為傳統阿膠生產的行業標準。
——聚焦阿膠企業數字化轉型,利用5G移動互聯網建立全渠道數字化營銷平臺,實施“工廠直達顧客”個性化定制模式,實現了“足不出戶、運營一座城”。
——組建中醫藥文化研究團隊,系統梳理和保護中醫藥文化資源,搜集整理阿膠古代經典和民間驗方3200余個。推出“中醫藥小八仙”文化瑰寶傳承品牌,吸引游客來東阿康養旅游,實現產值20億元;研發阿膠奶茶、毛驢公仔等40余款網紅文創爆品,滿足分眾化消費需求。
“我們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在延鏈上,依托阿膠藥理作用,發展中醫藥膏方新業態,建設醫康養一體化服務基地,目前已提供診療2萬余人次,開藥1萬料。實施藥膳預制菜項目,依托新希望六和現代農業集群園區,建設了全國最大的阿膠肉制品基地。在補鏈上,實施醫養健康綜合體項目,布局中醫藥保健、養老適老、生美醫美等五大板塊,打造國際一流頤養健康城。在強鏈上,相繼建設中醫藥大健康、捷承醫藥、正元本草、東阿阿膠健康消費品等產業園區,引進大健康企業25個,阿膠制品生產企業達到109家,1—4月阿膠及‘阿膠+’產值、營收、利潤分別增長18.7%、32.2%、38%,有效推動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東阿縣委書記祁學蘭表示。
多業態融合激活“先行區”創建新動能
多業態融合發展是促進消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戰略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東阿縣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決策部署,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道地阿膠三千年匠心工藝、全國縣級標桿醫院以及沿黃生態資源優勢,統籌推進中醫藥、黃河和鄉村振興三大戰略,形成了全域融合的文旅發展體系。
“我們將上游毛驢養殖、中游阿膠產品研發生產、下游中醫藥健康體驗有機串聯,構建了中國阿膠博物館、中國毛驢博物館、黑毛驢養殖科技園、阿膠世界體驗工廠、東阿阿膠城‘兩館三園’旅游框架,東阿阿膠體驗之旅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路線。”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程杰告訴記者。近年來,東阿縣依托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創新“工業+康養、體驗、研學、旅游”四位一體模式,構建起了全產業鏈中醫藥文化旅游模式。圍繞“文旅+森林康養”,東阿縣還積極融入全省文化旅游體驗廊道,以東阿黃河國家森林公園為核心,以道地藥材、特色藥材、藥食兩用藥材種植為重點,將沿黃56個村串珠成鏈,推動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與鄉村旅游、文化推廣、生態建設、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黃河文化沉浸式體驗游廊道。
“聚力創建全國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先行區,我們堅持一體開發,深化‘中醫藥+’文旅融合路徑。”祁學蘭表示,在頂層設計上,注重工業與文旅互促,制定大健康產業規劃時,一體謀劃全域旅游工作,確立了以阿膠全產業鏈旅游為主體,以引黃灌渠及位山濕地公園、濟聊一級現代農業體驗區為兩翼,以黃河生態廊道為一帶的發展脈絡。在整體推進上,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城鄉建設,在城市打造東部醫藥產業和西部醫養結合基地,在沿黃村莊種植中草藥,開發中醫艾灸、農耕體驗等業態,打造“幸福河畔·和美鄉村”農文旅示范片區。在載體支撐上,突出吃住行游購娛學思健等元素,實施七彩文旅、環城水系等10個總投資60億元的旅游項目,建設阿膠文化公園、黃河文化公園等十大主題公園,推出喜鵲文化、特色展館,塑造康養東阿形象,1—5月累計接待游客16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7億元。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