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兆憲 姜永軍
6月的徒駭河畔,觀鳥翱藍天,賞魚翔淺底,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卷。美麗風光印證的是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的優異答卷:2023年,我市順利完成PM_2.5濃度改善和空氣質量優良率目標;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指數列全省第5位,同比前進5個位次,改善幅度列全省第3位,同比前進2個位次;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十四五”減排目標任務,獲得省級主要污染物減排獎補資金500萬元。
這是一份寫在“綠水青山”間的答卷,更是一份寫在全市人民心中的答卷。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榮譽的背后凝聚著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攻堅與突破齊驅
“這天越來越藍,怎么拍都好看。”6月4日,東昌湖邊,聊城攝影愛好者楊瑞發出由衷地感嘆。在他的鏡頭里,藍天白云越來越多,把聊城的大美風景襯托得越來越亮麗。
今年以來,我市錨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目標不動搖,綜合施策、精準發力,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積極成效——
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開展“空氣質量提升突破行動”,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加強工業源、移動源、面源治理,堅持每天分析研判、每周視頻會商機制,切實提升各級各有關部門科學精準治污能力水平,實現了一季度“開門紅”。1—4月,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12.0%,同比改善率列全省第1位,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8天。
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著力將流域污染治理轉變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協同治理、統籌推進。創新監管模式,持續開展冬春季水質保障、汛前隱患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全市77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全部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確定優先監管地塊24塊,嚴防土壤污染風險。嚴格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質控和評審,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筑牢的是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六個新聊城”的生態安全屏障,守護的是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最亮底色。
監管與服務并重
冠縣入選全省2023年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試點,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全省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我市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基礎,是高水平的監管能力。
今年以來,我市探索建立排污許可全鏈條“一證式”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排污許可執法監管手冊、重點行業排污許可執法檢查清單,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積極推進差異化執法監管,將72家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并動態管理,充分利用在線監控、用電監控、無人機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執法檢查,非現場執法檢查比例達到30%以上。
同時,市生態環境局積極發揮“店小二”精神,聯合市行政審批局出臺《聊城市生態環境助企惠企促發展十條措施》,從簡化企業環評審批、幫扶企業治污減排、優化創新環境執法監管3個方面制定10條措施。堅持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向中小企業發放“送法入企”服務手冊4000余冊,解決法律問題20余個。
為進一步提升監管質效,我市于去年4月建成市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在全省率先實現污染源質控檢查網上辦理,利用創新手段實現了對排污單位全方位、無死角監管。“目前,該平臺已收集各類數據6.25億條,且每日新增數據20萬條,為全市科學、精準治污提供了強大數據支撐。”聊城市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主任趙友杰介紹。
降碳與增綠同行
“無廢城市”建設一頭連著減污,一頭連著降碳;一頭連著產業發展,一頭連著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自2022年4月被列為國家“十四五”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市以來,我市堅持把“無廢城市”建設作為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機遇和有力抓手,多面發力,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速推動城市全面綠色轉型。2023年,累計完成清潔生產審核企業61家,減少大氣、水污染物排放145噸,減少固體廢物產生3165噸,節約生產成本1.6億元;梳理出105個綠色化技術改造項目,年可節約標煤9.64萬噸,減少碳排放約24.04萬噸。
建設“無廢城市”,要將環保意識根植在每個聊城人心中。為迎接世界環境日,連日來,我市各級生態環境系統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宣傳活動。各部門各單位積極展示“時尚宜居的美麗新聊城”突出建設成效,宣傳推廣優秀實踐案例,形成了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實現從“要我環保”到“我要環保”的重要轉變。
“綠色是聊城的本色和底色,生態是聊城發展的生命線。”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凱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以更大力度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力以赴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各項目標任務,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