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讀懂市政府工作報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城市提質專場(二),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亞介紹了2023年聊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有關情況。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精益求精打造宜居城市”“用心用情發展民生事業”。2023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聚焦綠色低碳理念,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著力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不斷健全住房保障體系,全力推進名城保護,努力為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提升辦實事,傾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江北水城 兩河明珠”城市。
高效率推進城建項目建設,城市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全市新建改建道路59條、橋梁9座,新建高鐵站周邊湖南路西延、復興大街、西二環輔路2032米,修復湖南路、西二環主路2607米。聚焦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黑臭水體清零“兩個清零”目標任務,完成市政雨污合流管網改造203公里。我市列入住建部“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監管平臺”的10條黑臭水體已全部通過省級長制久清評估。
高品質補齊城市發展短板,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推動1.2萬戶群眾“出棚進樓”,超額完成年度任務;“量身定制”改造提升老舊小區175個,惠及居民1.87萬戶;穩步做好既有建筑加裝電梯工作,鼎舜花園等小區加裝電梯150余部,1800余戶居民實現“一鍵直達”。牽頭開展物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著力完善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紅色物業、居民自治“四位一體”的物業服務長效機制,全市2400個小區實現專業化物業服務全覆蓋。完成主城區8處口袋公園建設,突出黃河戰略、魯西崛起、兒童科普、黨建引領等主題,為居民提供休閑微空間,實現“開窗見綠、出門入園”。
高標準開展名城保護整改,千年古城煥發新活力。過去3年,我市在古城內開放公共停車位1000余個,新建微景觀30余處,開放契約博物館等“微型博物館”30余處,對古城區、東關街和南關島實施沿街建筑亮化和街道照明設施更新改造,為歷史遺產注入了現代生活氣息。積極挖掘古城歷史文化資源,完成82條歷史街巷名稱掛牌,梳理古城歷史典故、文化故事,制作各類文化展示牌97個。實施隆興寺鐵塔環境整治提升等文保利用項目46個,完成歷史建筑加固修繕51處,對原地委專署、雜技團排練廳等歷史建筑進行活化利用,引進類型豐富的業態項目,延續了古城傳統風貌。新增休閑書吧、餐飲酒吧、沉浸體驗等各類業態活化項目140余個,古城及周邊市場主體1080余家,形成了涵蓋商業零售、餐飲酒店、娛樂休閑等7大類功能的業態體系,涌現出沐凡舍·唐、海源書房等一批“網紅”打卡地,千年古城更具魅力、更有“煙火氣”。
高質量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住房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深入推進青年首套房政策,累計發放青年購房消費券9.09億元,成交房屋5639套;在主城區、茌平、臨清、東阿開展多孩家庭、群團購活動,累計發放購房消費券2725張,成交房屋2245套;全力推進“保交樓、穩民生”,全市保交樓項目全部交付,列全省首位。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29套,發放租賃住房補貼972戶,籌集人才住房1360套,我市被省委省政府列入保障性租賃住房、人才住房工作成效顯著城市。
2024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深入貫徹市委“6293”工作思路,按照“聚力攻堅突破年”部署要求,實施城市品質提升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城市更新。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一是提速東昌路綠色低碳改造,謀劃儲備柳園路、興華路等主干道路綠色低碳改造;二是全年改造雨污合流管網90公里以上,年底前實現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三是在主城區建設30處嵌入式社區服務綜合體,爭取國家城市社區嵌入式公共服務項目試點城市;四是改造老舊小區174個,加裝電梯200部以上;五是編制聊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開展常態化保護工作,推進27項中遠期保護項目落實落地。
文/記者 林晨 劉志耀 圖/馬新濤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