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來,“有啥捐啥”成為陽谷縣閻樓鎮(zhèn)趙堂新村的熱詞。為啥捐,給誰捐,捐什么?要想解開謎團(tuán),得從趙堂新村的幸福食堂說起。
該村的幸福食堂每天中午為村里7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元一餐”服務(wù),食堂自7月6日開辦至今,每天都有100多位老人來這里吃飯。
為降低餐廳運(yùn)營成本,確保老人以優(yōu)惠的價格吃上可口的飯菜,趙堂新村在縣補(bǔ)貼的基礎(chǔ)上,通過老人自付、愛心人士捐助和村集體兜底的方式,實現(xiàn)了老人每次用餐只花1元錢。
這里不僅提供實惠午餐,還為老人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大家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感受彼此間的溫暖。幸福食堂的好,村民都看在眼里,一傳十、十傳百,村里的年輕人都來給老人充飯卡,為了讓食堂長久地開下去,村民還自發(fā)為幸福食堂捐款捐物。
在趙堂新村黨總支書記趙含棟的手機(jī)里有一份名單,分為捐款、捐物兩部分。捐款部分,數(shù)額從200元到1000元不等;捐物部分,物品種類繁多,有捐豬肉的,有捐油的,有捐白菜的,有捐面粉小米的,甚至還有捐甜面醬和雞精的。粗略統(tǒng)計下,已有35人為幸福食堂捐款捐物。村民有錢出錢、有物出物的愛心行為,強(qiáng)有力地支撐著幸福食堂可持續(xù)運(yùn)轉(zhuǎn)。
今年,村民郭瑞生家里種了不少大白菜,11月中旬向幸福食堂捐了300公斤大白菜。郭瑞生為人質(zhì)樸,不擅言談,面對記者的采訪有些拘謹(jǐn):“家里正好種著白菜,想著給村里老人辦點事,就捐了。東西不多,是份心意。俺母親也在這里吃,俺信任村‘兩委’,支持幸福食堂!”郭瑞生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孝順。他以身作則,子女也深受熏陶。幸福食堂開業(yè),郭瑞生的兒媳第一時間來為奶奶充上飯錢。這次捐菜,家里人都十分支持。
愛心人士趙學(xué)坤在陽谷開了一家火燒店,11月23日,他委托妻子郭瑞粉向幸福食堂捐贈200個火燒。從縣城到村里再回到縣城,郭瑞粉來去匆匆,不曾和老人們碰面,但這天中午,老人們吃上了熱乎乎的火燒。
村里孝順老人的行為頻頻涌現(xiàn),為了號召群眾向他們學(xué)習(xí),形成“人人行孝”的村風(fēng),村“兩委”決定在食堂設(shè)“孝善資金榜”“愛心積分榜”兩個榜單,分別用來記錄子女為老人辦卡充錢、村民捐款捐物的行為。
在村里,鄰里往來頻繁、人際關(guān)系密切,濃厚的孝道氛圍感染著全體村民,孝文化在每家每戶、鄰里之間廣泛傳播,孝順老人成為村民自覺踐行的行為。
記者 侯莎莎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5 版權(quán)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