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瑞在寫稿。圖片由作者提供
說起來,我和《聊城晚報》相識不晚。2002年我調到市里工作后,沒幾年,因工作與《聊城晚報》結緣。但真正建立起密切聯系,是在最近兩年。
當我重拾愛好,提筆寫起文章,投稿的重心放在了外地的報刊上。兩年多的時間,我在全國各地報刊上發表了近百篇文章。有成功、有失敗,有喜悅、有沮喪。興奮勁兒一過,看著別人在自家門口的報紙上發表文章,我心里忽然有一種失落感,就像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越來越思念自己的家鄉。我開始關注家鄉的報紙,幻想著自己的文章也能發表在家鄉的報紙上。就這樣,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聊城晚報》重新進入了我的視野,每一期我都會看。
我閱讀文章有個習慣,先看標題和結尾。一篇文章題目不響亮,就很難吸引人。有人說,題好一半文,此話一點也不為過。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結尾收得好不好,對一篇文章是否成功也至關重要。如果題目有新意、吸引人,我就會一字不落地讀下去。碰到感興趣的文章,我一讀就是三四遍。
先前與文友閑聊中,就聽說《聊城晚報》對稿件質量要求高、把關嚴,讀過幾期后,深以為然。我嘗試著投了幾篇文章,都石沉大海。但我沒有氣餒,繼續精心創作。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篇記錄兒時樂趣的《賃畫書》在2023年5月30日的《聊城晚報》二版整版刊發。
《賃畫書》一文發表后,我又陸續在晚報上發表了幾篇文章,有隨筆、有紀實、有讀后感。其中,《我曾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受到大家的好評。《悠悠衛河情》發表后,臨清作協的老師還專門與我聯系,把我拉進了臨清作家微信群。
家鄉的報,家鄉的文,家鄉的人。今年,在《聊城晚報》18周歲之際,我終于加入晚報寫作者隊伍。我衷心地祝福《聊城晚報》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 劉國瑞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