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賈新偉
“讓產業‘鏈’上聊城,讓我們一聊就成、多聊多成!”10月24日晚,這句充滿自信的邀約在北京前門大街會場響起,為前門·中華美食薈山東周暨“兩河明珠 ‘京’彩綻放”山東聊城文商農旅北京宣推活動寫下了最具分量的注腳。
底氣來自產業生態
“很多人對聊城的印象還停留在‘江北水城’的觀光層面。”在宣推活動現場,聊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劉曉靜表示,“實際上,今天的聊城已經形成了文商農旅高質量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產業格局。”
這份底氣,首先來自深厚的文化積淀。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聊城的文旅資源正在完成從“景點”到“場景”的蛻變。光岳樓的晨昏剪影、東昌湖的瀲滟波光,不再只是游客鏡頭里的風景,更成為文創產業、影視創作、數字文化的靈感源泉。北京乾門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與臨清簽約的“前門臨清產業會客廳”項目,正是看中了這片文化沃土。
“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彰顯的是聊城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在北京工作20余年的聊城人劉敬文深有感觸:“從政府工作人員到普通市民,展現出的專業素養和文明風貌,讓我們看到了這座城市現今優質的營商環境。”
現代農業的根基同樣堅實。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中國蔬菜第一市”,聊城不僅保障著首都的“糧袋子”“菜籃子”,更在現代農業科技、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展現出強大實力。“聊·勝一籌!”品牌下的冠縣鴨梨、茌平圓鈴大棗等特產,以其嚴格的品質標準,贏得了物美等大型商超的青睞。
而“中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的稱號,則印證了聊城的工業基因。從中通客車的新能源汽車,到時風集團的智能農機;從東阿阿膠的智能制造,到祥光銅業的綠色冶煉……聊城制造正在向“聊城智造”華麗轉身。
區位優勢開啟未來
如果說產業基礎是聊城發展的“硬實力”,那么,交通區位的飛躍則是其開啟未來的“金鑰匙”。
“高鐵通四海,陸港達九州”,不再是一句詩意的描繪,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縱貫南北的京九鐵路、連接東西的邯濟鐵路在境內交會,濟鄭高鐵已全線通車。隨著雄商高鐵全面開工、聊城機場建設加快推進,聊城即將融入京津冀“兩小時經濟圈”。
據聊城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聊城為中心,500公里半徑內可覆蓋京津冀、中原經濟區、山東半島等重要經濟區域,輻射范圍涵蓋全國1/4左右的人口。這種獨特的樞紐地位,使聊城成為連接各大經濟板塊的戰略節點。
誠邀“城市合伙人”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城市的發展早已超越簡單的政策比拼,進入營商環境、服務理念、合作誠意的深層較量。聊城深諳此道,以其特有的“厚道實在”,向投資者遞出了“城市合伙人”的橄欖枝。
“一聊就成”的背后,是專業高效的服務支撐。活動現場,聊城為投資者準備了一套套量身定制的落地方案。“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聊城團隊對產業的理解非常專業,能夠精準把握我們的需求。”北京乾門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俞浩表示。
“多聊多成”的格局,體現在聊城與合伙人共創共享的胸懷上。在推動農產品進京的過程中,聊城創新合作模式,致力于與北京首航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深度綁定、利益共享的長期伙伴關系。這些合作不僅僅是簡單的產品購銷,更推動了雙方在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全程質量可追溯、品牌共建共享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從“聊城田間”到“北京餐桌”的全鏈條品控體系,生動詮釋了聊城所倡導的“城市合伙人”式合作內涵。
“鏈”上聊城,共贏未來。前門的盛況已然落幕,但聊城與首都的合作才方興未艾。這場“京”彩綻放,讓更多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聊城——它既有著千年古城的文化自信,又懷著擁抱世界的開放胸襟;既保持著“厚道實在”的本色,又展現出與時偕行的創新活力。
城市名片繪就的機遇圖譜,“高鐵時代”開啟的樞紐之門,“厚道合伙”詮釋的誠意之心,共同構成了聊城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這里,歷史文化、現代產業相得益彰,區位優勢、營商環境相互賦能,形成了一片適宜投資興業的熱土。
2025-10-16 21:28:54
2025-10-16 21:28:18
2025-10-16 19:27:17
2025-10-16 19:26:45
2025-10-15 19:26:03
2025-10-15 19:25:2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