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記者 趙艷君
“快來看看,這里有人現場作畫,這錦鯉畫得真是活靈活現……”10月18日,2025年中國(高唐)第七屆“鯉都杯”錦鯉大賽暨首屆“鯉王杯”幼魚大賽開幕式現場,錦鯉工筆畫展臺前,游客賈國良一邊招呼著同伴,一邊擠進圍觀人群。
一支清水筆、一支色筆同時在手,點點畫畫間,一尾尾體態豐腴、色彩艷麗的錦鯉躍然紙上,悠然“游”動于水草、浮萍之間。當日,高唐縣翰墨星空美術館張正軍工作室的5名畫師,現場手繪創作錦鯉工筆畫,吸引許多客商、游客駐足觀賞。
“這畫太漂亮了,這魚好像真的在游動。這幅畫可以出售嗎?價格多少……”工作室畫師沈愛民現場創作的錦鯉工筆畫《錦繡前程》尚未完工,一名外地參展客商便問出一連串問題。
“我們以工筆為媒,將書畫藝術的雋永與錦鯉的靈動完美結合,手繪出一幅幅魚躍紙上、墨染春秋的作品,向世界展示高唐錦鯉工筆畫的獨特魅力,‘中國錦鯉第一縣’的名片也將更加響亮。”看著越來越多的客商、游客上前圍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高唐書畫院院長張正軍熱情地向他們介紹,言語中充滿自豪。
張正軍介紹,工作室有一個專注于錦鯉畫創作的團隊,成員有農民、工人以及公務員。他們因熱愛繪畫聚在一起,在畫作的構圖、造型、色彩、技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性發展。“我們團隊成員共同手繪了300余幅錦鯉工筆畫,制作成精美擺件,作為伴手禮贈送給此次大賽的嘉賓。”他介紹,每幅畫作上的錦鯉造型、斑紋、姿態都有所不同,但同樣蘊含著豐富且深邃的寓意。它們帶著獨特的紙墨香氣和濃郁的錦鯉文化,拉近了世界與高唐錦鯉產業的情感距離,成為高唐向世界遞出的又一張文化新名片。
近幾年,高唐縣積極推動錦鯉產業與文創、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集產業、文化和研學于一體的“鯉都印象園”。同時,還借助書畫藝術根基,培育錦鯉繪畫人才,開發錦鯉主題的刺繡、工筆畫以及飾品、杯具、麥秸畫等文創產品,為產業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十里鋪鎮河崖孫莊村設立了書畫院,利用農閑時節組織村民創作錦鯉麥秸畫,所作的麥秸畫遠銷北京、天津等地。琉璃寺鎮秦莊村村民在老畫師秦秉忠的帶領下創作錦鯉工筆畫,使該村成為錦鯉畫專業村。村內設有錦鯉畫院,擁有50名農民書畫家,借助錦鯉大賽帶來的人氣,人均年銷售錦鯉畫價值3000元。”高唐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王迪介紹。
2025-10-16 21:28:54
2025-10-16 21:28:18
2025-10-16 19:27:17
2025-10-16 19:26:45
2025-10-15 19:26:03
2025-10-15 19:25:2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