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驕陽似火。位于高唐縣琉璃寺鎮徐廟村的琉璃寺戰斗紀念館內,翠柏挺立,綠意蔥蘢。這里,長眠著抗日戰爭時期在琉璃寺遭遇戰中犧牲的趙伊坪、秦保三等48位烈士。

琉璃寺戰斗紀念館
微風拂過,樹影婆娑,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紀念碑靜靜矗立于蒼松翠柏之間,碑后,是莊嚴肅穆的趙伊坪壯烈殉國紀念堂。盛夏的陽光斜照在紀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大字殷紅如血,仿佛訴說著1939年3月那場打出了高唐抗戰氣勢的琉璃寺遭遇戰。在這次戰斗中,數十位烈士為國捐軀,其中就有時任魯西區黨委秘書長、統戰部部長的趙伊坪。
槍聲遠去,記憶猶存。
聊城失陷后,魯西北形勢惡化。1939年3月,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縱隊由冠縣、館陶地區向東挺進。
3月5日清晨,縱隊和中共魯西區委在琉璃寺、許樓一帶與日軍秋山旅團遭遇。經過一天的激戰,縱隊一連打退敵人六七次沖鋒。下午,縱隊首長決定掩護縱隊直屬機關和魯西區黨委機關向琉璃寺東南的許樓轉移。不料,先遣縱隊直屬隊在行進中遇到阻擊,戰士們在村中與日軍展開激戰,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日軍見久攻不下,便向村內投放毒氣瓦斯,并趁機占領了許樓村。
日軍進入許樓后,展開瘋狂報復,殘殺了村民及未突出重圍的戰士18人。黃昏時分,先遣縱隊和魯西區黨委經歷了數次鏖戰之后成功突圍,魯西區黨委秘書長兼統戰部部長趙伊坪在跟進過程中,誤入已被日軍占領的許樓村,不幸被俘。在許樓村,日軍對其施盡酷刑,趙伊坪大義凜然,英勇不屈,最后日軍將趙伊坪捆在村外的一棵棗樹上,周身澆上煤油點燃,趙伊坪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從容就義,時年29歲。
琉璃寺遭遇戰是聊城失陷后,八路軍在魯西北進行的一場規模較大的戰斗,也是高唐境內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最激烈的戰斗,使得日軍糾集重兵分進合擊、企圖消滅我魯西北抗日武裝的夢想化成了泡影。此役,斃傷敵150余人,毀敵汽車6輛,不僅鼓舞了魯西北軍民的抗戰斗志,也增強了魯西北抗日軍民對抗戰勝利的信心。
戰斗結束后,烈士遺體被分別安葬在許樓、琉璃寺、大呂莊、大桑莊等地。
1946年6月,茌平縣政府、原茌平七區抗日公所將在琉璃寺戰斗中犧牲的趙伊坪等48位烈士的遺骸遷葬于徐廟村(1950年劃歸高唐),并在烈士埋葬處建亭樹碑,建成烈士陵園。
1992年,高唐縣琉璃寺鎮黨委、政府撥專款,對紀念堂、墓地進行了維修,新建了大門、院墻、值班室,并立碑紀念。
為了讓后人記住這段歷史,2012年6月,山東省民政廳將徐廟烈士陵園建設列入了山東省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改造項目,重新修建的紀念館建設有紀念堂、紀念廣場、紀念碑、烈士墓地、碑廊、池塘等,并對陵園進行了綠化、硬化和亮化。2013年10月,修繕一新的烈士陵園全面竣工,正式更名為琉璃寺戰斗紀念館。
張曰平認真擦拭烈士墓碑
旭日東升,年近七旬的張曰平緩緩拉動旗繩,五星紅旗在晨光中緩緩升起。升完國旗,張曰平站得筆直,向國旗敬了一個軍禮。張曰平是這座陵園的第二代守墓人,在他之前,他的父親張洪珠已經在這里守護了半個多世紀。
張洪珠是徐廟村人,年幼時目睹了琉璃寺遭遇戰的全過程。先烈英勇不屈的精神,在他心里扎下了根。1950年,張洪珠在村里第一個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踏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征程。復員后,他被安排到原濟南柴油機廠上班,后辭去工作回到徐廟村當義務守墓人,守護英靈。
歷史是奔涌的長河,精神的力量從未褪色。“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1日,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前來緬懷先烈的學生、干部、群眾絡繹不絕,錚錚誓言和莊嚴承諾久久回蕩在陵園紀念碑前。綠草茵茵,蒼柏青青,張曰平為前來參觀的人擔當起講解員,從先烈事跡到紅色記憶,他一遍遍講述著那些難忘的故事,讓歷史的聲音在這片土地上久久回蕩。
文/記者 呂曉磊 圖/資料圖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