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作為“2025大運河非遺旅游大會暨河和之契: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遺交流展示周”系列活動之一,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遺協同發展交流分享會在聊城舉辦。

傅安平進行主旨演講
交流分享會邀請到包括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江西省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傅安平,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培訓中心副主任栗領軍在內的五位權威專家,分別圍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非遺文創及提振消費、挖掘二十四節氣與非遺項目的結合點、分析非遺旅游融合的成功模式、數字化助力非遺活態傳承等五個話題展開主旨演講。來自沿黃沿運各省市文化和旅游廳(局)的嘉賓代表以及非遺領域專家、企業代表、傳承人齊聚一堂,交流非遺保護經驗做法,探討非遺傳承發展的路徑舉措。

栗領軍進行主旨演講
“黃河九曲、運河千里,衍生出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孕育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基因,滲透著中華文明濃厚的底色。近年來,我省非遺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守正創新、變革重塑、融合發展,全省非遺保護制度體系不斷健全、能力建設顯著提升、傳承實踐日趨活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劉顯世在致辭中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讓非遺瑰寶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為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貢獻磅礴力量。”

中國投資協會農林與環境發展中心副主任白雪松進行主旨演講
交流分享會上,嘉賓及非遺傳承人聚焦“非遺協同發展與創新傳承”展開深度對話。多元視角的思想碰撞,讓非遺“活態傳承、創新發展”的多元路徑愈發清晰。
文/記者 婁小皓 圖/吳建正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