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岳耀軍
5月2日,“弈動水城·智連世界”2026年世界大學生智力運動會預熱啟動儀式在聊城市第一實驗學校舉行。這場標志著全球青年智力運動盛會倒計時一周年的活動,不僅拉開了賽事籌備的序幕,更全景式展現了聊城以體育賽事為支點,撬動城市影響力提升、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打造賽事品牌
持續提升城市影響力
聊城深諳“賽事是城市最好的代言人”這一邏輯,以“自主培育+高端引進”雙輪驅動,構建起層次分明、特色鮮明的賽事體系。一方面,深耕本土賽事IP,推動賽事擴容升格,環東昌湖半程馬拉松賽被納入“好運山東”山東省馬拉松城市聯賽,升格成省級賽事;龍舟公開賽被納入“行走大運河”系列活動,升格成國家級賽事。另一方面,主動引進高規格體育賽事,成功申辦2026年世界大學生智力運動會,成功舉辦首屆全國全民健身大賽(華東區)霹靂舞比賽、2024年全民輪滑節暨全國輪滑系列賽事、全國釣魚公開賽、2024“京杭大運河”皮劃艇馬拉松系列賽事。
賽事的集聚效應顯著提升了城市影響力。環東昌湖半程馬拉松賽、江北水城龍舟公開賽等本土賽事,憑借“湖河交織”的獨特景觀和專業化運營,晉升為“城市品牌賽事”。2024年全國自然水域垂釣系列大賽在冠縣舉辦期間,參賽選手通過短視頻平臺自發傳播,“江北水城”的生態魅力觸達千萬用戶,讓體育成為城市破圈突圍的強勁引擎。
“賽事+”融合創新
激活消費增長新引擎
聊城以賽事為紐帶,創新構建“體旅文商”深度融合生態,積極打造“跟著賽事去旅行”特色品牌,讓賽事經濟轉化為消費活力。2024年國際象棋文化節期間,通過舉辦十余項國家級、省級賽事,吸引數十萬參與者,其中3萬余人線下參與賽事活動,帶動參賽者深度了解光岳樓、山陜會館等歷史地標,形成“賽場比拼+景區游覽+文化體驗”的復合型消費模式,活動期間服務業消費達3600萬元。
聊城創新構建“嘉年華”式辦賽模式,將體育賽事與非遺展覽、文化沙龍、景區游覽等場景有機融合,打造沉浸式消費新空間。在承辦全省全民健身運動會、龍舟賽等重大賽事時,通過在賽場設置非遺展銷區、美食體驗區,形成“比賽+觀光+購物”的復合型消費鏈條,實現“一日參賽、多日停留”的留客效應。這種深度融合不僅延長了消費時段,更催生出“體育+夜經濟”“賽事+景區”等新興業態,讓競技場變身消費場。
通過持續提升賽事能級、拓展消費場景,聊城逐步形成“辦好一場賽、帶火一座城”的良性循環。
賽事賦能城市發展
提升群眾幸福感
聊城以“辦賽興城、惠及民生”為宗旨,將體育賽事的“城市紅利”轉化為群眾觸手可及的“幸福清單”,構建起“賽事賦能城市、發展惠及全民”的良性生態。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聊城堅持以人為本,推動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全域覆蓋。全市實現縣級“三個一”(一個公共體育場、一個全民健身中心、一個體育公園或健身廣場)和鄉鎮“兩個一”(一個燈光籃球場、一個多功能運動場)工程全覆蓋,累計建成體育場地1.88萬個。
在軟實力建設方面,聊城培育出每千人3.7名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為群眾提供科學健身指導,真正實現“運動有人教、健身有保障”。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以賽事為紐帶激發全民參與活力。建立和完善市、縣、鄉鎮(街道)、村四級聯動辦賽模式,積極培育“一縣一品”特色品牌,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有大賽”。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發展模式,使城市功能品質與民生幸福指數同頻共振,勾勒出全民共建共享的現代化體育城市新圖景,實現了“辦好一場賽、激活一座城、幸福一方人”的治理效能躍遷。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