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聊城日報》,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那時,我剛剛參加工作,透過這張報紙,既能了解地區發展態勢,又能欣賞副刊里的優美散文。
那時的《聊城日報》還是自辦發行,一輛小廂貨車每天把報紙送到各鄉鎮政府辦公室里。當時我的愛人在鎮政府辦公室工作,司機把車停在辦公室門口,卸下一大捆報紙,由工作人員簽收。有時辦公室沒人,司機便會大聲喊:“接報紙嘍!”見他東張西望的著急模樣,住在家屬區的我,會忍不住走過去,幫著簽收一下。
我每天都會看報,印象最深的當數1996年7月被好多人傳看的那期,上面轉載了《人民日報》的通訊《天下不敢小聊城》,此文慰藉著我們愛家鄉的情懷,激發著我們踔厲奮發的意志,也鼓舞著我們勇毅前行,努力建設更加美好的新聊城。

真正把自己的感悟付諸筆端是在2000年。我把自己的文章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地抄寫在方格紙上,懷著萬分的敬重和熱愛,把它們投進郵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教育隨筆《由選自己想開來》在《聊城日報》教育周刊發表。看著文章變成了鉛字,我信心大增,一篇篇文稿陸續飛向報社。
從此,我執筆的新聞稿件、隨筆、評論,一次次地刊登在報紙上。如《學道德模范 樹校園新風》《“陽光掃描”聚焦安全》等等,使學校的管理經驗、教育理念、活動創意等,得以在全市展示,并獲得了各級領導的認可。我輔導的學生習作,如《七色月季花》《乙肝風波》等,一篇篇陸續登上教育周刊。這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也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聊城日報》伴我一路走來,成為我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時光不居,歲月如流。跨進天命之年后,我退居幕后,開啟了“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夕陽生活。唯一不變的,是對《聊城日報》的依戀,一張張報紙濃縮了聊城的發展歷程,一個個版面成為展現聊城的一個窗口,也是我與這個大時代連接的一個紐帶。
盧梭說:“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并不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讀《聊城日報》,了解時事大局風云變幻,感受柴米油鹽煙火人生。它就像一位引領我去感悟生活的智者、老師和摯友,讓我內心有陽光,人生有方向,腳步踏實走好每一步。
感謝這一次遇見,讓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 胡芝芹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