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火啦!”“趕緊跑!”
如果在家突然聽到這樣的呼喊
大家是不是會習慣性的“人從眾”?
其實,發生火災后
盲目慌亂是大忌
能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
選擇科學的
逃生方式和路線
往往會決定
你能否生存下來!
近期
居民住宅火災
時有發生,值得警惕
那么爭議問題來了
如果不幸遭遇居民住宅火災
應該向上跑還是向下跑?
答案就是
↓↓↓
如果著火層在上層:果斷選擇向下逃生。如果著火層在同層:出了門選擇向下逃生。如果著火層在下層:樓梯間里沒煙或煙很小,選擇向下逃生。樓梯間里濃煙很大,立即回家關戶門,打119電話報警。用濕毛巾等堵塞門窗縫,防止煙氣進入,等待救援。
不向上跑的原因
一是很難跑過煙氣蔓延
二是逃離過程中容易被煙熏
會有中毒危險
火場中濃煙是致人死亡的主因
約80%的遇難者
都是因為吸入有毒濃煙
所以
逃生過程中
要盡量防止吸入濃煙
火場情況瞬息萬變
一旦選擇錯誤的逃生方式
將會給我們帶來致命威脅
面對一場“和時間的賽跑”
到底該如何自救逃生?
如何跑得又快又準?
眾所周知,在火災發生時,直接死于火焰灼燒的情況僅占了極少數,大部分情況都是吸入火場有毒煙氣窒息而死。一旦發生火災,跑不跑?往哪跑?實際上是考驗人們對火災危險的判斷能力。
一、冷靜觀察,迅速判斷
首先要冷靜地觀察火情和環境,迅速判斷火勢趨向以及火勢發展的可能,萬萬不可留戀火場中的財物而長時間逗留。
二、爭分奪秒,及時逃離
抓住有利時機,選擇合理的逃生路線和方法,爭分奪秒離開火災現場。發生火災時,要迅速判斷什么時候“小火快逃”,什么時候“大火關門”。
什么時候小火快逃?
1.起火位置沒有阻隔逃生路線。
2.火勢較小,煙氣不大。
情景舉例:如果是自己家中發生火災,并且起火位置沒有擋住我們逃生的路線,當然要逃。如果是別人家里起火,有可能燒到你家里來,這時候就要擇機逃出去,最好是早點逃,也就是常說的“小火快逃”。
什么時候大火關門?
1.起火位置阻隔所有逃生路線。
2.火勢較大,煙氣較大,火災已處于猛烈燃燒階段。
情景舉例:如果違規將電動車放在家門口充電時引發火災,起火位置靠近戶門,火災阻隔了我們的逃生路線,此時應該選擇合適的房間關門避險,做好防護,等待救援。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大火關門”。
“小火快逃”要點
一、冷靜分析,不貪財物。一旦發現火災后,應立即大聲呼叫,通知屋內人員。沿疏散樓梯逃生,不要為了錢財、滅火等耽誤最佳逃生時機。
二、隨手關門,阻隔煙氣。逃生時要隨手關上戶門和樓梯間防火門。防止火災和煙氣蔓延。
三、大聲呼叫,通知周圍。遇到火災時應大聲呼叫,有能力的情況下,通知左鄰右舍盡快離開。
四、跑到室外,及時報警。到達室外安全區域后,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進行求助。
“大火關門”要點
一、選擇哪里避險:千萬不能選擇沒有窗的房間,沒有窗的衛生間,床底、衣柜或閣樓等地躲避,這樣既容易中毒窒息,又難以被發現和得到及時營救。
二、采取哪些自救措施:進入房間后用毛巾、衣物等塞門窗縫防止煙氣進入,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用水打濕毛巾衣物,還可以用水潑門降溫,然后到陽臺、窗口等易被發現并能躲避煙火的地方,撥打119等待救援。
白天可晃動鮮艷衣物或外拋軟物品,夜間可用手電筒、敲擊東西等方式發出求救信號。或利用繩索、緩降器逃生。
日常生活中
大多數人面對突發火情時
常常感到慌亂或手足無措
科學逃生是很重要的
假設遇到以下情景
你是否能正確應對呢?
情景一
發生火災時,如果家住在高層,發現客廳滿是濃煙怎么辦?
這時,建議迅速退回臥室,關閉房門,并面對著窗戶,呼吸新鮮空氣。而后,用濕毛巾等堵住臥室門縫,立即撥打119報警。
情景二
發生火災時,如果發現臥室外已經燃起大火,此時該怎么辦?
首先要判斷是否可以開門外出。可以用手背觸碰一下臥室門上部,如果門上部發燙,說明臥室外溫度高,火與煙已經逼近,彎腰低姿已經無法避開煙層。
低樓層(3層及以下)可以通過繩索或用床單、被罩撕成條狀結成的繩索從窗戶逃生。4層及以上可以通過事先安裝好的逃生緩降器等專業器材逃生。
家
是避風的港灣
是幸福的羈絆
但如果忽視家中的消防隱患
它也可能會變成“危險地帶”
下面這份住宅防火自救指南
關鍵時刻真的能保命
大家一定要細看
1.熟悉環境,留意安全出口所在位置,以便遇到火災時及時逃出。
2.不要在通道內堆放物品,既妨礙逃生,又容易導致火勢蔓延。
3.制定家庭疏散逃生圖。家中應配備滅火器、應急手電、防煙面罩、緩降繩等輔助設施。
4.窗戶上不能安裝鐵柵欄或應預留可開啟的出口,便于逃生或消防救援時使用。
5.發生火災時切記:不乘坐電梯、不貪戀財物、在沒有救生氣墊等安全措施的前提下不要盲目跳樓。
6.遇火逃生時,應呼叫同屋人員一同盡快逃生,防止因多次開門,新鮮空氣涌入,造成火勢加速。
7.隔斷煙氣很重要,及時關閉房門。風助火勢,打開門窗要謹慎,樓梯間防火門要隨手關閉。
來源:“山東消防”微信公眾號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