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劉曉偉 通訊員 于繼鑌) 眼下,正值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東昌府區積極運用物聯網監測系統等農業新技術,開展病蟲害防控,全力確保秋糧豐產增收。
9月9日,在東昌府區侯營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項目區的田間地頭,智能監測站正默默工作,將收集的數據實時上傳至顯示屏。村民王保亮是這片農田的主人,他興奮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新伙伴”:“以前種地全靠經驗,現在有了這個監測站,什么時候澆水、施肥,一目了然。這科技,真是幫了大忙。”
王保亮提到的監測站,正是東昌府區推廣的物聯網監測系統。它不僅能夠實時監控蟲情、孢子病菌、土壤墑情和氣象變化,還能預測蟲害發生,為病蟲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王保亮說:“以前最怕病蟲害,現在有了這個系統,害蟲一出現就能及時發現,防治起來更有針對性,農藥也用得少了。”
據悉,侯營鎮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的智能監測站由蟲情監測、孢子病菌捕捉、土壤墑情監測、氣象監測等設備組成,實現了遠程實時監控。通過該監測站,種植戶可以及時掌握病蟲害和田間氣候等情況,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數據。此外,監測站還能預測蟲害發生,為病蟲害防治提供科學的用藥依據。
在綠色防控方面,東昌府區引進了太陽能殺蟲燈,利用物理防治方法,有效降低蟲口密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確保農產品綠色安全。王保亮表示,物聯網太陽能殺蟲燈的使用,不僅提高了糧食質量和產量,還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
為確保秋糧增產,東昌府區成立了技術服務隊,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群眾因地、因苗、因時做好秋作物管理。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譚學留表示,今年的秋糧豐收在望,玉米病蟲害總體較往年偏輕,未發現南方條銹病危害。但他也提醒,近期仍不能放松對玉米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控,如有脫肥地塊,可適當追施少量氮肥。
東昌府區農村工作服務中心農田建設股負責人胡睿表示,物聯網監測系統和農業新技術的應用,為秋糧穩產豐收提供了堅實保障。下一步,東昌府區將繼續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為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