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本報記者 趙艷君
本報通訊員 張名坤 王兆濤
9月9日,位于高唐縣琉璃寺鎮徐廟村的烈士陵園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他們是高唐縣24名預定新兵。今年,高唐縣人武部將預定新兵的役前教育課堂設在了這里。
集體宣誓、參觀琉璃寺戰斗紀念館、擦拭烈士墓碑、向烈士敬獻鮮花……24名預定新兵懷著對革命英烈的崇敬之情進行祭奠。烈士陵園第二代守陵人張曰平為他們動情講述了烈士趙伊坪的英雄事跡以及父子兩代守陵人接力護英魂的感人故事,并勉勵他們繼承先烈遺志,勤學習、強本領,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
1939年3月5日,中共魯西區委機關隨八路軍129師先遣縱隊轉移途中,在琉璃寺鎮與日軍遭遇,48名同志為國捐軀。戰斗結束后,這些烈士分別被葬在附近村莊,1946年集中遷葬至位于琉璃寺鎮徐廟村的烈士陵園。由于沒有專人管理,烈士陵園內的紀念設施破損嚴重。
張曰平的父親張洪珠曾有8年從軍經歷,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戰場上的出生入死,讓他對烈士充滿敬意。轉業回鄉后,張洪珠看到烈士陵園沒有專人守護,便放棄了柴油機廠的工作,來這里為烈士守陵,一守就是55年。
“2012年,父親臨終前囑咐我,要接好班,為烈士守好墓。”張曰平說,父親去世后不久,他便和妻子住進烈士陵園,日夜守護。每年除夕,按照當地風俗,夫妻倆都將烈士“請回家”過年,在陵園里擺上一桌飯菜,敬上出鍋后第一碗熱騰騰的水餃。
“我要把烈士的英雄事跡和父親守護烈士的精神傳承下去。”張曰平說,他希望這特殊的一課,可以將紅色基因植入預定新兵血脈,引導他們傳承紅色基因,堅定參軍報國決心。
“走進烈士陵園,我近距離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與偉大品質。聽了兩代守陵人的故事,我對‘奉獻’二字有了更深的認識。”預定新兵高越凝視陵園內一座座墓碑,目光堅定,臉上寫滿剛毅,“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步伐,奔赴軍營,開啟人生新征程,為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