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力在教授意大利武術愛好者
劉學 孟偉 劉潤文
“外國朋友來學習中國武術,是中外文化的交流,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文化影響力。”7月5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梅花樁拳第十八代傳人孟昭力在教授意大利武術愛好者恩德利科練習梅花樁拳時對筆者說。自2018年以來,恩德利科先后四次來到聊城跟他學藝。
梅花樁拳又稱梅花拳,簡稱梅拳。在古代,練拳者練功時都在樁上,其動作有“大、小、敗、仆、順”基本五勢,動如行云流水,宛若梅花怒放,拳出五勢,花開五瓣,文應五行,取“梅花凌寒傲霜”之意,名曰“梅花樁拳”。它講究內外兼練、文武雙修,是一種攻防技擊性強、體用兼備的傳統拳術。2016年,聊城梅花樁拳被列入山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梅花樁拳扎根于
“兩河”文化的土壤
孟昭力介紹,梅花樁拳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流傳于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黃河與大運河在這里交匯,以黃河為代表的農業文明與以運河為代表的商業文明,共同哺育了具有濃厚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的梅花樁拳文化。梅花樁拳以文為本,以武為體,文武并舉,相互融合,相互支撐。在梅花樁拳文化體系中,“敬畏天地、順應自然”的和諧思想,“抗辱御敵、保家衛國”的愛國精神,“仁義孝敬、尊師重道”的人文情懷,皆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可見梅花樁拳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鮮活的時代性。
據了解,孟昭力從小就生活在享有“南有蘇杭、北有臨張”之美譽的運河古鎮——陽谷縣張秋鎮。他所在的孟海村坐落在大運河東岸,與武松打虎之地景陽岡隔河相望。當地習武之風盛行,受環境的熏陶,童年時期,孟昭力便對武術產生了濃厚興趣,對習武者懷有仰慕之情。1986年,孟昭力拜民間武術家、梅花樁拳一代宗師韓清岐門下學藝,從此與梅花樁拳結下了不解之緣。
走到哪里 非遺項目就帶到哪里
30余年來,孟昭力刻苦練功,先后在省級、國家級武術比賽中獲獎,現為中國武術七段、國家一級武術裁判、國家級武術段位考評員、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014年,在首屆全國武術運動大會上,孟昭力獲得銀牌、銅牌各一枚;2019年,他在全國傳統武術比賽上獲得一金兩銀;2023年8月,在第九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上,孟昭力獲得梅花拳和雙刀兩個項目的金牌。
“走到哪里,就把非遺項目帶到哪里。”孟昭力說。作為傳承人,幾十年來,他以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千方百計傳承推廣梅花樁拳,義務收徒授藝數百人,并為高等院校輸送大批武術專業人才。
2013年8月,孟昭力發起成立聊城市梅花樁拳研究會。他積極推動非遺武術進校園,編寫《梅花樁拳》校本教材,創編“梅花拳武術操”,使梅花樁拳在聊城市中小學得以普及。孟昭力任教的聊城市水城中學被評為“山東省武術特色高級中學”“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等。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孟昭力十分注重武術文化理論研究,先后在國家級期刊《中華武術》發表學術文章10余篇,論文《解讀“大武術觀”》《梅花樁拳傳承源流探究》分別在第一、三屆全國武術科學大會上獲獎。近幾年,他主持完成市級重大科研課題3項。
2022年,孟昭力傾力撰寫的《古梅花樁》一書由青島出版社出版。在書中,他對梅花樁拳的歷史淵源、拳法功力、基本動作、基礎套路、研究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梳理,將基礎架子、干支梅花樁進行了圖文講解。“這本書中有我30余年的所學所思,我想多做一些工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傳播梅花樁拳文化。”孟昭力說。
擬去國外授課
將梅花樁拳發揚光大
“梅花樁拳植根于北方村落,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域特色。梅花樁拳的歷史在聊城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有許多閃光的印記。”孟昭力說。
2023年底,孟昭力到陽谷縣大布鄉任駐村第一書記。他說,他很開心能在家鄉推廣梅花樁拳,他所創立的梅花樁拳武術操已經成為鄉、村學校的體育課項目,“看到學生們練習梅花樁拳武術操,我非常高興”。應意大利梅花樁拳愛好者的邀請,孟昭力打算明年去意大利進行梅花樁拳武術文化交流,提升梅花樁拳的國際影響力。
孟昭力說,梅花作為“花中四君子”之首,為歷代文人墨客、賢士達人所稱頌。健身養生、技擊御敵、文化育人是梅花樁拳永恒的價值,傳習技藝、傳承文化、傳播精神是梅花樁拳后人不懈的追求。“作為傳承人,我有責任把梅花樁拳這項非遺完整地傳下去,同時還要更加科學地創新推廣,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社會。”孟昭力表示。
(本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