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以來,山東作為經濟大省,以其扎實的產業基礎、系統的戰略布局和務實的推進步伐,正在這條道路上留下堅實的足跡。

加強頂層設計,以全局視野下好這盤棋
山東的科技創新戰略首先體現在其系統性的頂層設計上。所謂 “2+17”體系,“2”是指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高規格印發的科技創新引領標志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2個指導性文件;“17”則是聚焦19個標志性產業鏈的發展需求,省科技廳會同相關部門印發了17個重點產業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涵蓋了人工智能、工業母機、低空經濟、機器人、現代食品等關鍵領域。這一體系背后,是山東對科技與產業關系的深刻把握。
從去年開始,山東已先后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工業母機、新能源、新材料等13個重點產業制定了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隨著今年機器人、現代食品、輕工紡織、現代冶金4個行動計劃的加入,19條標志性產業鏈全部有了對應的科技創新計劃指引。
這種全覆蓋的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體系,體現出山東在科技創新上的高度組織性和系統性思維。它不是零敲碎打的扶持政策,而是針對整個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精準配置創新資源的戰略舉措。
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抓牢融合發展關鍵
山東推動科技創新的第二個特點,是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在機器人產業領域,山東計劃圍繞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軟件系統、整機制造等關鍵環節,重點攻克智能傳感、人機交互、具身智能等前沿技術。
同時,山東將打造100個具有代表性的標桿應用場景,推動機器人在汽車、家電、交通、醫療等多領域深度應用。
在現代食品產業領域,山東堅持安全、營養、綠色、智能發展方向,著力構建全鏈追溯和質量控制的技術體系,并計劃創制100種以上創新產品。在輕工紡織產業領域,山東正朝著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邁進,比如開發人造血管、醫用敷料等高端醫用紡織品,研制用于航空航天、電子電器等特殊需要的特種紙基材料。
這些規劃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有明確的量化目標和實施路徑。山東計劃到2028年,突破200項以上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取得80項以上原創性重大成果,打造20個以上優勢產業集群。
從技術突破到經濟提質,暢通融合發展路徑
山東的科技創新布局已開始結出碩果。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技術突破不斷涌現:全球運力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引力一號”發射升空,世界在建工程最大直徑泥水盾構機“山河號”下線。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出港運行。濰柴柴油機熱效率第四次刷新世界紀錄。12英寸碳化硅襯底、超大尺寸鈮酸鋰晶體全球首發。
這些成果背后是山東持續增加的研發投入。2024年,山東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9.4%,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同時,山東正不斷加強創新平臺建設,高水平建設機器人、現代食品、輕工紡織、現代冶金等領域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120家以上。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也不斷強化。2025年,山東省重大科技攻關指南建議75%來自企業,90%以上的省重大科技項目由企業牽頭承擔。這些科技創新成果正轉化為經濟發展的質量優勢。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生產總值達到77115億元,同比增長5.6%。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5%,新興產業投資擴容加快。
山東的實踐,展現了一個經濟大省在轉型路上的堅定與智慧。它不是簡單追求科技進步的單點突破,而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創新生態系統——讓實驗室與生產線對接,讓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山東的探索不僅關乎一省發展,更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產業轉型與升級提供了重要啟示。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