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平臺公司從“借船出海”到“駕船出海”,鄆城——
一個內陸縣的外貿突圍
初冬的魯西南,寒意初顯。但在鄆城縣舉辦的一場對接會現場,氣氛卻火熱。
11月13日,鄆城“一帶一路”貿易采購對接會如期舉行。來自沙特阿拉伯、埃及、孟加拉國等15個國家的數十名外商,穿梭在酒類包裝、特種車輛、紡織產品等展位間,與當地企業負責人交談。
“沒想到,在這里能找到這么多優質供應商。”沙特采購商阿瑪賈德·穆罕默德仔細觀察著手中精致的香水瓶,不禁感嘆。
“十四五”以來,山東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局,聚焦穩外貿穩外資,加快制度型開放,開放型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這場對接會,雖然規模不算大,卻折射出一個內陸縣外貿突圍的探索。

民營經濟大縣的“出海之困”
鄆城是典型的民營經濟大縣,12萬余家民營經營主體構筑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在這里,紡紗規模達到350萬紗錠,玻璃瓶年產量14億只,專用車年產量突破10萬輛,產品遠銷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扎實的產業基礎和過硬的產品品質,支撐鄆城進出口總額在2024年突破17.88億元,同比增長17.2%,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然而,數據背后隱藏著深層次的結構性焦慮——
“我們的產品很難直接闖進國際市場,而且利潤微薄。”山東鄆城瑞升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明棟坦言,由于沒有專業外貿團隊,企業長期依賴中間商出口,“同樣一款玻璃瓶,經過外貿公司轉手,終端價格比我們的出廠價高出30%以上。”

這種情況在鄆城并非個例。據悉,全縣80%以上的傳統制造企業沒有專業外貿團隊,出口嚴重依賴中間商。這不僅導致企業利潤被層層壓縮,更使其喪失了國際市場議價權和品牌話語權,始終處于價值鏈的低端。
更讓人焦慮的是,部分想“走出去”的企業,在海外渠道開拓、風險規避等方面“摸不著門”。“不是不想出海,是不敢出、不會出。”展會上,一名紡織企業負責人的感慨道出了許多同行的心聲。

政府“搭橋”,國企“撐船”,平臺“導航”
這不僅是企業個體的發展瓶頸,更是縣域經濟邁向更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必須破解的難題。
面對困境,鄆城緊扣“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政策導向,經過反復調研和多方對接,探索出一條新路徑:由縣商務局搭橋,縣屬國企以公信力為支撐,聯合知名外貿集采平臺“義采寶”,共同成立山東銘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的定位很明確,就是做鄆城企業出海的‘擺渡人’。”鄆城縣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海龍介紹,新公司將為本土企業提供海外市場開拓、訂單對接的“一站式”服務,讓企業出海更安全、高效、省心。
新模式不是簡單的“拉郎配”。三方聯合對全縣40家企業開展了兩輪實地走訪,覆蓋紡織、酒類包裝、掛車、板材等重點行業。經過嚴格篩選,21家企業符合進駐標準并被納入“義采寶”鄆城縣產業帶專區,成為“出海先鋒”。
本次對接會,正是這一創新模式的試金石。“會場上,外商無需奔波于鄆城各處,在一個會場內即可對接多個品類的優質供應商,提升采購效率。而本土企業則繞開了中間環節,直接了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需求、政策風向,并在與外商的交流中學習如何規避海外市場風險。”宋海龍說。

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外貿服務生態
單一平臺的搭建只是鄆城外貿突圍的一個縮影,更深層次的變革,則體現在當地圍繞實施“幫助外貿企業找訂單行動”這一核心任務,構建的一套多層次、全方位的外貿服務生態上。
在組織企業出海參展方面,該縣今年已組織企業參加2025年意大利博洛尼亞美容展、美國芝加哥酒店用品展等境外展會13場次。“每次參展都不是簡單‘露個臉’,而是精準匹配我們的優勢產業。”鄆城縣委常委、副縣長宋攀表示。

參加國內展會同樣成果豐碩。在剛剛舉辦的第138屆廣交會上,鄆城企業達成意向訂單220萬美元。其中,好朋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創新產品設計,吸引眾多采購商關注,達成意向訂單7筆,金額約90萬美元。“面對面交流不僅促成了訂單,更讓我們精準把握了市場需求。”公司經理張荔說。
培訓賦能也是關鍵一環。今年5月22日,組織26家企業參加海關“春風惠企”政策宣講會;5月30日,邀請稅務部門為40余家外貿企業進行出口退稅輔導……今年以來,鄆城累計組織培訓15場,培訓270余人次。
政府部門全方位的服務與支持,為企業“強筋健骨”。“對重點出口項目,我們建立了‘一對一’全流程服務保障機制。在跟蹤服務魯運新材料煅后焦出口項目時,工作人員每周與企業負責人溝通進度,及時協調解決各類問題,推動快速順利出口。”宋攀說。
“從此次對接會上可以清晰感受到,鄆城正推動實現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渠道出海的轉變。當然,鄆城的外貿突圍之路仍然面臨諸多挑戰。”菏澤學院商學院副教授李翔說,供應鏈公司打造的“一站式”外貿服務模式能否持續盈利,并實現規?;茝V?本地企業在直接面對外商后,能否迅速提升產品適應性、品牌影響力以及風險應對能力?再比如,如何培育更多具備全球視野和外貿技能的本土人才?這些都是鄆城接下來需要認真思考解答的問題。
?。ù蟊娦侣動浾?趙念東 通訊員 楊靜 蘇亞)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