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夏津縣黃河故道,有一片占地6000余畝的古桑樹群,含樹齡逾百年的古樹超2萬棵,是全球現存樹齡最高、規模最大的古桑群落,獲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這片古桑群每年貢獻了14000噸椹果,也為夏津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通過建立省級古桑林木種質資源原地保存庫,對“大白葚”“冰糖葚”“玫瑰香”等在內的15個主要果桑品種進行系統性保護。保存庫匯集、引進、保護珍貴林木遺傳資源,為科研育種、教學實踐與生產示范提供支撐,促進區域林木種苗健康發展、加速果桑良種化進程。

良種輔以良法,為產業發展注入澎湃新動能。每年五六月間,“桑椹生態采摘節”吸引八方來客。游客們穿行林中,親手采摘飽滿的桑椹,品嘗以桑葉、桑椹為原料制作的全桑宴。
與此同時,夏津縣建立起桑產業研究發展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圍繞古桑樹全身研制出了桑椹干、桑椹酒、桑葉茶等200多種產品,發展起100多家工廠和合作社,破解了葚果品類豐富但鮮果保鮮難、附加值低的發展難題。
以傳峰椹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例,通過深加工,將桑葚鮮果、鮮葉轉化為桑葚干、桑葚酒、桑葉面條等20余種產品,實現了初級農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的躍升。合作社改變傳統直銷方式,打通線上線下通道,產品銷往上海、濟南、聊城等城市。
被譽為“森林黃金”的桑黃產業也成為夏津縣桑產業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長點。桑黃作為珍貴藥用真菌,近年來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夏津縣把握市場機遇,建成桑黃種植基地及桑黃保育區,實現了國內最早人工馴化栽培桑黃。

2024年,桑黃產業發展被寫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山東省委一號文件列為大力發展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為加快黃河故道地區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德百古桑產業研究院聯合院士團隊與高校力量,以桑黃地理標志產品為核心推進產業布局。種植方面,打造45畝桑黃種植培育基地,年種植桑黃達100萬菌棒,實現年產桑黃子實體30噸;加工方面,先后開發出桑黃酒、桑黃飲等30余款產品,品牌價值達18.34億元,形成了從種植到加工再到品牌的完整鏈條。
在夏津桑黃種植基地12000平方米的智能生長大棚內,科研人員可以通過云平臺對空氣溫度、濕度、光照等各類傳感器數據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監控。以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為突破口,夏津積極研發古桑健康系列產品,打造中國最大的桑文化、生態桑產業基地,使桑產業成為夏津縣支柱產業之一。
“作為國內最大的桑黃生態種植園,這里擁有國內領先的智慧物聯網管理平臺,通過手機就能實時監控每一株桑黃的生長環境。”科研人員介紹,基地實現了桑黃種植可視化管理以及全年不間斷生產桑黃。
目前,夏津縣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建設了20畝繁育圃,劃分五大功能區,收集古桑種質30余份、優良品種20余份,打造集活體保存、科研、科普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未來,夏津縣林業發展中心將聚焦古桑樹保護與新品種選育,推動科研與產業深度融合,讓保護與發展同頻共振。(陳鳴飛)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