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专区,欧美大电影免费观看,成人午夜av,麻豆视频在线看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山東“向海問天” 底氣何在?

來源:經濟觀察報   2025-09-13 17:32:55
A+A-
分享

  2025年9月9日凌晨,由煙臺海陽東方航天港總裝出廠的捷龍三號遙七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在山東日照近海海域點火升空,將吉利星座05組11顆衛星送入600公里高度的軌道。

  自2019年6月在煙臺海陽海域圓滿完成國內首次海上火箭發射任務后,山東持續發力,至今已累計保障18次海上發射,成功將11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海上發射的綜合能力與任務頻次穩居全國前列。

  從傳統工業大省到商業航天領域的崛起力量,山東的突破底氣來自海洋:山東擁有3505公里海岸線,布局著海陽、日照、威海三大發射點位。相較于陸地發射,海上發射火箭機動靈活性高、能有效節約成本、安全性更有保障。

  正如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軍民結合推進處處長王超所言,山東正以“海上發射牽引、工業基礎支撐、產業鏈協同”為依托,構建起“海上發射服務——星箭核心制造——空天信息應用”的完整產業生態。

  9月1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系列現場記者見面會——“鏈”出新業態專場,東方航天港(山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方航天港”)、濟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濟鋼集團”)、東方空間(山東)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東方空間”)、青島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合航天”)等4家企業參會,交流山東推動商業航天產業跨越式發展情況。

  發射引領

  作為全國唯一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中國的18次海上發射任務均由東方航天港保障完成。

  東方航天港副總經理張華介紹,東方航天港之所以能實現海上發射的常態化、高可靠運行,其核心邏輯在于以發射為牽引,圍繞“星、箭、船”三大核心能力建設:一是“天上有星”——發展衛星應用產業,建設空天信息服務能力;二是“陸上有箭”——建設國內首個鏈條完備的火箭研發制造基地,提升火箭總裝總測能力;三是“海里有船”——建造國內首艘專業化海上發射工程船、固定式海上發射平臺,打造海上發射能力。

  此外,東方航天港開創性地構建了“前港后廠、陸海聯動”模式,實現了“火箭出廠即發射”的高效運營。具體來看,火箭的總裝車間與發射場之間車程不足15分鐘,兩者通過一條約6公里的航天大道串聯。這條大道串聯起“海上發射、回收復用、動力試驗、星箭制造、空天信息、航天文旅、生活服務”等七個功能區塊,可實現火箭“出廠——轉運——出海”2小時快速響應,系統固化“海陽、榮成、日照”山東近海點位,可滿足中國70%商業衛星的入軌需求。

  圍繞火箭的制造與發射,東方航天港的產業集聚效應持續凸顯。截至目前,東方航天港累計招引30個航空航天產業項目,總投資達322億元,形成“集團化”協同作戰格局。

  面向未來,張華表示,液體火箭海上發射是下一步的側重點。按照規劃,今年年內東方航天港將形成液體火箭海上發射與系統試驗保障能力,同時滿足國內主流固體、液體火箭商業發射與試驗需求。同時,東方航天港力爭今年年內實現一次液體火箭海上發射,填補中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在東方航天港以海上發射能力筑牢山東商業航天前端支撐時,山東在空天信息應用端也培育出核心代表企業——上合航天,形成“海上發射送星上天、應用服務落地賦能”的產業協同效應。

  上合航天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衛星通信運營商。公司通過自主建設并運營的全球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吉利星座,在距地面約 600 公里軌道部署72顆衛星,打造一張覆蓋全球的智能衛星物聯網。這張網絡可以突破地面網絡覆蓋的限制,在全球范圍內,全天時、全天候地實現物體與物體、人與物體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交互。

  上合航天總經理丁晟介紹,目前,公司已建成全球星座運營中心、星座測運控中心和AI數據運營中心,構成吉利星座系統的“地面大腦”,實現對星座的高效管理和服務支撐。其中,星座測運控中心作為核心控制節點,承擔衛星測軌、姿態控制、指令下發等關鍵任務,并通過與地面站的協同聯動,實現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確保衛星軌道精度、運行穩定性和通信鏈路暢通。

  制造支撐

  海上發射任務的順利推進,離不開衛星與火箭制造環節的托舉。

  近日,由濟鋼集團打造的濟南衛星總裝基地順利完成廠房建設與核心設備驗收,標志著山東省首條柔性化、智能化衛星AIT(總裝、集成、測試)產線正式具備投產條件。目前該基地正與相關合作方商談訂單,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100顆500公斤級衛星的制造與試驗能力,填補了山東省在衛星總裝集成領域的空白。該基地是濟鋼集團從鋼鐵領域向商業航天領域轉型的又一重要成果。

  1958年,濟鋼集團成立。2017年,這個曾躋身全國十大鋼鐵企業安全關停全部鋼鐵產能,向商業航天轉型。濟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仕君介紹,轉型后的濟鋼集團,主要圍繞航空航天產業鏈條中的制造環節和檢驗檢測實驗環節開展布局,生產制造火箭、衛星、飛機、無人機等航空航天產品的零件、部件、組件、結構件等要求較高的工業產品。

  從戰略選擇來看,濟鋼集團以零部件配套企業身份切入商業航天領域,精準契合行業發展趨勢。劉仕君介紹,當前,以火箭總體研發為核心的商業航天頭部領域競爭日趨激烈,而產業鏈中零件、部件、組件及結構件等配套環節正隨衛星組網加速、火箭量產需求激增迎來市場擴容機遇。這種“聚焦配套領域”的路徑,既讓濟鋼能快速落地業務、見效快,也恰好抓住了市場發展的關鍵窗口期。

  劉仕君表示,濟鋼集團向商業航天轉型的核心優勢,在于公司67年工業制造積淀形成的技術基礎,可將傳統鑄造、鍛造、焊接等成熟技術轉化為航天級零部件生產能力,為跨界發展筑牢根基。具體實踐中,濟鋼已從為頭部商業航天企業承制基礎件起步,逐步打開航空航天產品市場。

  與濟鋼集團專注航天配套形成產業互補的,是總部位于山東煙臺、成立于2020年6月的東方空間。作為商業航天賽道的新勢力企業,東方空間主攻整箭研發與制造,在大運力運載火箭領域實現關鍵突破。該公司不僅是山東唯一成功發射衛星的火箭總體單位,更填補了山東火箭總體研發領域的空白。

  東方空間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彭昊旻介紹,公司在火箭發動機領域實現兩項國內暫未成功飛行的關鍵突破:一是針對后續型號“引力二號”研發的9臺液氧煤油發動機總體并聯技術,為火箭大運力提供核心支撐;二是適配火箭可回收特性的發動機技術,通過保障發動機“多次重復啟動”與“推力深度可調節”,滿足火箭回收過程中的減速、平穩著陸需求。

  此外,東方空間還將箭體結構模塊化,統一了火箭芯級與助推器的直徑、將固體助推器與芯級發動機的接口標準化,使得火箭像積木一樣,產品標準化、搭積木的操作過程簡單,從而大大提升了“引力”系列火箭生產效率。

  2024年,東方空間首型火箭“引力一號”在煙臺海陽海上首飛成功,一舉成為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國內民商領域最大火箭。彭昊旻表示,后續迭代的“引力二號”大型液氧煤油火箭已完成方案設計,預計2025年底具備首飛條件。

  “問天”新征程

  眾所周知,中國有甘肅酒泉、四川西昌、山西太原、海南文昌四大衛星發射基地。為何選擇山東進行海上發射?原因在于,山東擁有近16萬平方公里毗鄰海域,廣闊的海域可靈活選擇發射點位。此外,山東的巖基海岸造就了多個深水良港,便于大型航天設備運輸和裝卸,為火箭發射提供了便利的基礎設施支持。

  王超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當前,山東商業航天產業鏈已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此次參會的4家企業分別對應海上發射服務、衛星制造、火箭制造、衛星測控服務等環節,精準覆蓋了商業航天產業鏈的關鍵節點。以這4家企業為代表,山東商業航天產業鏈主要環節已形成戰略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為產業整體進階奠定堅實基礎。

  這一格局的形成,離不開山東獨特的產業基礎支撐。山東是中國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憑借這一優勢,山東在商業航天所需的原材料供應、元器件生產等關鍵配套領域具備先天基礎,能夠為產業鏈各環節提供穩定支撐。

  以海上發射為核心牽引,山東商業航天產業集聚效應持續凸顯:煙臺聚焦海上發射組織與火箭配套制造,濟南主攻衛星研發與地面設備制造,青島側重測控服務與海洋遙感應用,三地已初步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集群格局。

  具體到產業環節,山東的全產業鏈覆蓋優勢進一步釋放。火箭制造領域,山東已落地多種型號火箭的總裝、發動機制造及關鍵結構件制造項目,部分企業如東方航天港等具備年產50發固體火箭的產能;衛星產業領域,濟鋼集團、陸海空間(煙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濟南智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累計發射衛星眾多,在建生產線投產后將大幅提升衛星制造能力;配套產業領域,山東航天電子、特種材料等關鍵領域的企業發展良好,為全產業鏈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中國商業航天正處于蓬勃發展期。2024年,商業航天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定位為“新增長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兩次提及商業航天,不僅肯定其作為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態勢,更突出了該產業在國家經濟轉型與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戰略意義。

  瞄準這一產業機遇,山東進一步以頂層規劃錨定長遠發展方向。《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30年,山東全省航空航天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形成更高水平的研發、制造、服務、應用體系。

  對于未來山東商業航天的發展規劃,王超指出,一方面,山東將持續深化濟南、青島、煙臺、泰安等城市的商業航天產業差異化布局,從源頭規避同質化競爭與產業資源浪費,進一步提升區域產業協同效能;另一方面,山東將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推動山東商業航天發射項目納入國家相關規劃體系,通過對接國家資源,爭取更多國家級項目、政策落地,持續鞏固并提升山東在全國商業航天產業中的戰略地位。

編輯:李明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楚县| 莱州市| 桦南县| 永宁县| 阳新县| 庆元县| 界首市| 商南县| 巍山| 谷城县| 财经| 永嘉县| 安化县| 宝山区| 十堰市| 广丰县| 乐至县| 泸水县| 蓬安县| 宜川县| 屯昌县| 贺州市| 苍南县| 宁陵县| 桐乡市| 台中市| 荃湾区| 义乌市| 沙田区| 黑山县| 天峻县| 张家口市| 仙桃市| 静宁县| 巴彦县| 绥中县| 吉安县| 乐昌市| 沂源县| 南安市|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