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調研組
盛夏時節,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海子河畔綠草如茵,水中荷花裊裊婷婷,清風徐來,似有暗香盈袖……好一幅醉人畫面。
然而3年前,這條“景觀河”“幸福河”還是一條污染嚴重、草枯花萎的“黑水河”“納污河”。
“過去海子河污染的癥結,主要在于化工產業園區通過地下排污管道輸送工業廢水,易發生管道破損、污水滲漏等問題。”寧陽經濟開發區應急環保部副部長寧方超介紹,“現在,我們架空鋪設了5.2萬米污水管道,并借助智慧監管系統實現企業污水‘一企一管’,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山東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繼續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
山東牢記囑托,堅決扛起先行區建設重大使命,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促進節能降碳發展,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健全完善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產業升級態勢強勁、節能降碳成效明顯、能源結構加快調整、市場活力有效激發……
日前,光明日報調研組探訪齊魯大地,看山東如何以“綠”為筆,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位于東營港北部海域的山東能源渤中海上風電項目正在運轉。資料圖片
綠滿河川,鳥飛魚躍“金脈”生
離開海子河畔,驅車一百公里,調研組來到濟南黃河大堤,眼前又是一番別樣的夏日美景。渾黃的河水逶迤遠去,依依垂柳俯首與紫葉李密語,堤壩道路蜿蜒于樹影間。黃昏時分,不少市民閑坐樹下草坪,安享夏日寧靜。
這里是濟南黃河的天橋段。2022年,天橋河務局配合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推進濟南黃河百里風景區中心景區景觀提升工程和濟南黃河流域生態修復與提升工程,合計綠化面積18余公頃,共同搭建起百里黃河的中心景區。
沿此向東,濟南起步區的鵲華煙雨生態園、鵲山、黃河公園等景觀相繼涌現。在黃河北岸淤背區,高低錯落的植被層次分明,舒緩有致,形成多層次的保護屏障。連片的綠地宛如綢帶,從起步區創新中心、城市展廳一路向東延伸,直至崔寨片區。隨著起步區黃河生態廊道二期工程的順利驗收,泉城之畔,一幅壯美的黃河生態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綠色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自黃河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以來,濟南市陸續開展了三期黃河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打造了沿黃“綠廊”、流域“綠網”和黃河“綠芯”,綠化提升淤背區面積達萬余畝,黃河生態面貌煥然一新。
山東玻纖集團職工正在對智能化設備進行巡檢。石橋攝/光明圖片
在德州齊河,無人機在空中巡航,水務、環保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定期沿黃河岸線進行巡查;22名村級普法聯絡員走街串巷,在沿黃5個鄉鎮58個村莊宣傳黃河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守護黃河安瀾的防護網越織越密。
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上,也融合了法治力量。自2017年以來,山東省、山東省東營市分別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針對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的條例,為黃河三角洲生態長期向好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守護碧水,沃野生機勃發。夏日驕陽下,堿蓬草在灘涂上蔓延,如同一片片濃烈如火的“紅地毯”。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了它最熱鬧的季節:成群的白鷺在水澤間優雅踱步,被譽為“鳥類大熊貓”的東方白鸛正忙碌地哺育巢中的雛鳥,數以萬計的鳥兒在此棲息、繁衍,讓寧靜的濕地奏響生態樂章。
“它們喜歡在高大的樹木上繁殖,為此,保護區搭建了133根招引巢,建設了視頻監控系統,并在全國首創東方白鸛繁殖行為識別技術。”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副主任趙亞杰介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住了多少綠水青山,就守住了多少發展潛力。
“一峰獨秀、湖鏡浮嵐”的山東濟南華山風光。王鋒攝/光明圖片
眼下,正是鹽田蝦的生長旺季,與黃河三角洲相去不遠的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養殖區內,水泵不停地為蝦池補充著海水。“現在養蝦每年能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生活是越來越好了。”抬起胳膊用袖角蹭了蹭額前的汗水,養殖戶李建國又忙碌起來。
鹽田蝦養殖的尾水則成了原鹽產業的優質天然原料。“這種尾水經過前期自然蒸發,鹽分高于普通海水,為原鹽生產提供了優質原料,縮短了制鹽周期。”東營匯泰養殖有限公司原鹽生產工區主任馬現奎介紹,通過實踐海水養蝦、養殖尾水曬鹽,實現了“一水多用、綠色生產、循環發展”,更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的目標。
這廂傳統鹽業與漁業深度融合,那邊“以漁治堿”又蹚出一條生態發展新路徑。
前不久,德州武城郝王莊鎮第三屆“郝”品龍蝦節如期開幕。現場,龍蝦垂釣、美食品鑒讓游客們樂不思蜀,消費市場持續火熱。
由于土地鹽堿化程度高,當地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收成低,2016年起,武城縣開始探索水產養殖,“以漁治堿”。通過開挖魚塘,降低了地下水位,減輕了表層土壤的鹽分聚集程度,有效遏制了土地退化。與此同時,通過引入南北對蝦、小龍蝦、蓮藕等多元物種,使原本生態脆弱的鹽堿地煥發生機,成為生物活動熱點,重建了生態平衡,進而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同并進。
從濟南百里綠廊的美景如畫,到三角洲濕地的萬鳥翔集,再到鹽田蝦躍、堿地生金的產業新篇,齊魯大地上一次次守護黃河安瀾的實踐,不僅守住了綠水青山,更讓沿岸人民真正端穩了“生態飯碗”。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鶴群悠然涉水而行。張曉龍攝/光明圖片
變革求生,齊魯潮涌新動能
走進山東鋼鐵濟南鋼城基地智慧煉鋼集控中心,調研組看到,顯示屏上清晰地展示著生產現場各個環節的畫面和實時數據。離開了炙熱難耐的煉鋼爐,工人們通過智慧煉鋼集控中心的電腦屏幕,密切關注著生產的全流程。
“鋼鐵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變局之中,打造更強的核心競爭力更顯重要。我們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引領產業發展。”山鋼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解旗說。
事實上,“變革求生”不只是山鋼的發展主題,更是山東面對傳統產業體量巨大、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發展模式亟待升級的現實困境,作出的戰略抉擇——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堅定邁進。
高質量發展需要科技創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調研組了解到,近年來,山東立足產業發展基礎和優勢潛力,加速打造一批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未來產業集群,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充電樁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在山東慶云中慶新能源綠色近零碳產業園內,慶云易能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充電樁單樁能耗降低4%~5%。
“你別小瞧這一個微小的數字,在實際運營中卻有重大意義。”企業負責人陳燕峰說,以一座擁有100臺充電樁的充電站為例,每臺充電樁每年可節省約2000度電,整個充電站每年可節省20萬度電,相當于減少約160噸二氧化碳排放。
山東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成效顯著。2024年1月,“引力一號”運載火箭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成功首飛;全國首個顆粒物光量子雷達檢測網絡在濟南建成;齊魯制藥在研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藥物80多項,其制劑產品成功進入歐美英日澳等高端國際市場……這些突破性進展,有力彰顯了山東在新興前沿領域的創新活力與發展潛力。
“今年山東將圍繞重大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示范應用一體化設計攻關任務,組織實施百項重大科技項目,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山東省科技廳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處處長韓紹華說。
加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數字經濟責無旁貸。
6年前,作為全球首家以“超算”為主題的科技園區,濟南超算中心在2019年落地時就提出了“像建設電網一樣建設算網、像運營互聯網一樣運營算網、讓用戶像用水電一樣使用算力”的愿景。
6年來,圍繞這一愿景,濟南超算中心立足科研創新,提出了“算力生產、算力互聯、算力配給”多網融合的算力網絡體系架構。基于“山東算網”這一覆蓋全省的超算算力底座,濟南超算中心正積極部署大應用軟件,深入推動算力賦能實體經濟。
相去不遠,與濟南超算中心同處濟南超算科技城的卡特加特濟南總部生產基地,不久前創新推出了“融豆AI超算一體機”。
“這是為中小企業打造的AI營銷助手,AI全能助理24小時為企業提供寫稿、制作宣傳片、生成數字人等智能服務。”基地總經理黃方杰介紹,基地還推出了“融豆AI超算專利一體機”,內置34T本地算力、玄武大模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此同時,基地正加快打造“家庭版超算一體機”,正式推出后,可覆蓋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家庭健康、教育等賦能。
當煉鋼工人無須再忍受煉鋼爐的炙烤,當尖端算力賦能千行百業,山東正在深刻的自我革新中“破繭重生”,持續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新引擎。
逐綠向新,昂首邁向“新能源大省”
山東曾長期倚重煤炭工業,21世紀初,其煤電裝機占比一度超過80%。“一煤獨大”的能源結構一方面支撐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其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也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轉型,迫在眉睫。
走進臨沂市費縣蔚藍秸稈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調研組看到,玉米秸稈、枯樹枝、樹皮等農業固體廢物,經過破碎、粉碎、混合、擠壓等工藝,搖身一變成為一截截光滑如粉筆粗的生物質燃料顆粒成品。“這些生物質燃料顆粒,可代替煤炭在鍋爐中直接燃燒,進行發電或者供熱。”企業負責人史穎穎介紹,通過建設生物質顆粒生產項目,該公司每年消耗秸稈及林業廢棄物達30萬噸。
這是費縣蹚出的一條縣域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新路。近年來,費縣大力推廣生物質能源利用,招引培育生物質加工企業20家,生物質燃料生產規模達到120萬噸;年處理生物質廢棄物規模達到100萬噸,利用沼氣發酵工程,年產生物質有機肥6萬噸、生物沼氣40萬立方米、生物天然氣2100萬立方米;利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建設日處理300噸垃圾發電項目。2024年,費縣被評為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試點示范縣。
縣域“微循環”的探索,折射出全省“大棋局”的落子。近年來,山東省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目標,不斷完善能源多元供給體系,加快發展新型能源,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2024年,山東綠色轉型實現突破,獲批國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示范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15億千瓦,占比歷史性超過煤電裝機,成為全國東部沿海地區首個新能源裝機過億的省份。其中,光伏裝機連續七年居全國第一,海上風電新增規模連續兩年全國第一,新型儲能規模居全國第一……
距離東營港20公里的渤海中部近海海域,一座座高約百米的白色風車聳立在海面上,巨大的風電機葉片不停轉動,將清潔綠電源源不斷匯入電網。2022年10月,全國平價海上風電第一度“綠電”正是從這里發出。
“這片海域正在建設的是山東能源渤中海上風電項目G場址一期40萬千瓦項目、B1場址續建10萬千瓦項目和E場址60萬千瓦項目。”山東能源電力集團東營公司副總工程師、工程管理部部長陳虎介紹,山能集團在渤中區域開發建設6個風場、共計550萬千瓦,全容量并網后預計年發電量180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近5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00萬噸。昔日“風窩子”已變身今朝“能量場”。
2024年5月,山東省政府印發了《新能源產業行動計劃(2024—2025年)》,為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產業擘畫了清晰的發展藍圖。這份藍圖的核心之一,是鍛造更強韌的產業鏈筋骨——要不斷完善核電、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關鍵領域的裝備制造鏈條,推動產業配套能力全面升級。
2024年9月,山東省人大關于《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的意見中提到,全省上下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邁出新的步伐。
以核電裝備產業為例,山東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風口”。2023年以來,借助省內核電資源大規模開發建設契機,山東以“鏈長制”為抓手,以“打造世界一流核電產業基地”為目標,加速推進核電裝備產業向煙臺、威海集聚。
此刻,膠東半島的核電力量正在崛起:煙臺正加快培育集核電材料研發、核電裝備制造、核電站建設與運營維護等于一體的核電產業集群,產業鏈條日益豐滿;威海則聚焦“全鏈條引企育企”,推動核能產業規模體量持續壯大、技術水平不斷精進、產業鏈條深度延伸,全力打造鏈條完整、集群發展的核能產業高地。
經驗與啟示
近年來,山東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圍繞綠色低碳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體制機制創新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初步構建起綠色低碳發展導向的體制機制,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了強力支撐。
堅定綠色發展理念,逐步完善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摒棄以往依靠要素驅動和依賴低成本競爭的增長模式,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出臺發布一系列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文件,初步構建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推動形成主體責任機制。在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政府引領、市場主體”的責任機制,讓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共識和主旋律。一方面,健全綠色低碳發展的政府責任機制,在綠色資金利用導向、財政金融協同扶持以及綠色稅制建設等方面,明確政府的作用職責,制定責任清單、政策清單、項目清單。另一方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尊重市場規律,市場機制在產業結構調整、綠色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作用發揮日益充分。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健全法治保障機制。為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要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以及組織保障等方面,提出法治保障的具體措施,支持在有條件的產業園區設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融合發展。同時構建全面系統推進綠色發展的監管體系,為監督綠色發展和違法犯罪提供有力保障。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建立財政金融扶持機制。激發市場活力,關鍵在激發企業的主動性,特別是企業家的積極主動性。要堅持龍頭引領樹品牌,以成熟的產業鏈優勢和品牌優勢,借助政府性投資基金引導企業瞄準中高端,推動產業鏈向“高技術、低消耗、少污染”轉型,解決傳統產業鏈條“粗老笨重”問題,降低制造業資源能耗,延展行業空白短缺產品供給鏈,推動鋁電、紡織、生物制藥產業全面提檔升級。
(調研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趙秋麗、李志臣;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殷玉平,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張彥麗、張娟)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18日05版)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