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6月23日,《糧滿倉·好豐光》大型融媒報道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立足全國視野,聚焦山東特色,從“米袋子”“菜籃子”“魚簍子”“智慧種”“新農人”等角度入手,全面展現山東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等方面的亮點和成績,為加快推進農業強國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活動期間,將在微博、抖音等平臺開設話題,邀請廣大網友積極參與互動,不斷呈現山東發展綠色新質農業和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
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系列報道《糧滿倉·好豐光》之“新農人”,聚焦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展現山東人才興農新路徑。
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東營報道
在東營廣饒縣李鵲鎮的廣袤農田上,一陣陣低沉的嗡鳴聲打破了往日的寧靜——搭載著智能噴灑系統的無人機在農田上空精準作業,均勻地噴灑著農藥。這正是李鵲鎮新農人李培棟操作的無人機飛防技術,通過“黑科技”賦能傳統農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照片由被采訪者提供
只見李培棟輕點遙控器,一架六旋翼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沿著預設航線在農田上空精準噴灑農藥。“今天我們要完成500畝的玉米病蟲害防治作業,無人機飛防效率是人工的20倍,還能減少30%的農藥使用量。”李培棟向記者說道。
站在田埂上遠眺,無人機在綠油油的農田間劃出優美的航跡。李培棟掏出手機展示無人機回傳的田間數據,據他介紹,這臺植保無人機搭載了高精度北斗導航系統,通過AI智能航線規劃,不僅能自動規劃最優路徑,還能通過多光譜成像進行實時監測作物長勢,提前預警病蟲害,推動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
更令人稱奇的是,這些無人機還能“一機多用”:通過更換模塊,既可進行播種施肥,又能實現作物長勢監測、產量預估等功能。配合地面物聯網設備,形成了“空天地一體化”的智慧農業監測網絡。
照片由被采訪者提供
隨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廣饒縣的“黑科技”農業版圖還在擴展:無人駕駛拖拉機、智能灌溉系統等創新應用讓這片田野充滿科技感,生動詮釋著“藏糧于技”的深刻內涵。在這里,無人機翱翔的軌跡,正勾勒出農業現代化的壯美藍圖;數字賦能的田野,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科技之光,照亮了廣袤鄉村的振興之路。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