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专区,欧美大电影免费观看,成人午夜av,麻豆视频在线看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經緯丨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山東奮力書寫實踐新答卷

來源:大眾新聞  2024-11-25 21:54:27
A+A-
分享

  岱青海藍,底蘊深厚、文脈綿長,齊魯大地,守正創新、鑒往知來。

  編纂出版齊文化經典文獻集成《齊書》、創辦學術期刊《泰山學刊》、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推進美德信用“五進”工程、舉辦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發展“山東手造”“山東智造”……一系列重點成果,是山東文化“兩創”交出“賡續文脈、融匯古今”的實踐新答卷。

  十多年來,山東文化“兩創”工作全面發力、起勢出彩。山東文化“兩創”如何寫好續章,又何以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答案已經躍然紙上。

(一)

  作為文化“兩創”的首倡地,山東向來不乏文化資源稟賦的底氣和信心。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從巍巍泰山到滔滔黃河,齊魯文化在這里扎根、交織。一方人文沃土,既是山東堅定文化自信自強的底氣,也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賡續、創新發展的動力。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山東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作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并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作出重要部署。

  山東牢記囑托,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為齊風魯韻探索更廣闊的生發空間。孔子博物館的展覽運用多種數字科技手段,觀眾可以給孔子“發微信”提出問題,聆聽孔子的解答,使觀眾能夠“穿越”千年與孔子對話;首次對齊文化的主流經典文獻進行全面系統整理,編纂出版1096冊的齊文化經典文獻集成《齊書》,逐步樹立起新時代山東“文化泰山”;舉辦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世界儒學大會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打造思想文化的全球盛宴,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時代走向世界。

(二)

  在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山東并未止步。

  山東文化“兩創”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中,在交流碰撞中不斷釋放“文化+”的賦能效應。

  山東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助力經濟躍升。去年起,“魯C淄博”站穩“流量C位”,不僅用燒烤抓住游客的胃,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還打造了山東首家“博物館之城”文創大集,首批12家特色博物館自去年6月進駐以來,展銷文創產品百余種,帶動山東成為文旅市場“大贏家”。

  “山東手造”頻頻出圈,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山東立足深厚的傳統文化,全域推進“山東手造”工程,魯班鎖制作技藝傳承人李浩帶領團隊成功制作出24根結構的魯班鎖,選用祥云、山水花鳥等傳統吉慶圖案紋樣,將產品造型、紋飾及工藝巧妙融為一體。

  聯動文旅資源,培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來膠東半島看海,去淄博吃燒烤,到泰山看日出……“四廊一線多帶”文化體驗廊道將相對抽象的文化進行具化實化,打造成為文化展示體驗的新窗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助力。

  網紅打卡點的人潮洶涌、網紅產品的興起、文化產業的蓬勃……從人到城再到產,三者融合共生。

  不難發現,在山東,文化賦予了高質量發展新質新能,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機勃勃,文化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文化與經濟發展交相輝映,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三)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

  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人心,山東也逐步將其融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

  應當看到的是,人民群眾不僅是文化的創造者、創新者,更是文化的享有者,文化“兩創”最終目標在于惠及群眾、服務群眾,使創新發展的文化形式與內容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文化“兩創”融入社會治理,山東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進美德山東和信用山東建設,濟寧從儒家文化相關理念入手,創設“和為貴”調解室,以“謙和禮讓”“儒濟法安”“案結事了”為價值追求,助力基層社會和諧穩定;威海榮成通過信用積分兌換、定期開展信用表彰、就餐優惠等形式,不斷豐富拓寬惠民應用場景,推動美德信用新風尚深入人心。

  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濟南充分開掘“自古是書城”的城市稟賦,建成泉城書房、泉城文化驛站、書香地鐵、愛閱巴士等1200余處市民家門口的“文化客廳”;濟寧實施“百姓儒學”工程,連續10年舉辦“百姓儒學節”,通過“百姓設計、百姓組織、百姓參與、百姓評判”與市場化運作原則,形成全民參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局面。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山東正不斷探索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路徑,書寫著傳承賡續與創新發展新實踐,自覺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高質量推進文化強省建設。

  (大眾新聞記者 田汝曄)

編輯:郭艷娜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兴山县| 曲周县| 衡山县| 隆德县| 定安县| 四平市| 阳信县| 勃利县| 咸阳市| 闸北区| 白城市| 虞城县| 道孚县| 策勒县| 岐山县| 津市市| 邵武市| 绥宁县| 偏关县| 周口市| 舞阳县| 巴林右旗| 湘潭县| 白山市| 霞浦县| 定兴县| 霍城县| 东平县| 丰原市| 吉水县| 南岸区| 灵丘县| 绥中县| 蓬莱市| 海宁市| 长春市| 习水县| 阳谷县| 武功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