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专区,欧美大电影免费观看,成人午夜av,麻豆视频在线看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繼續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我省做好下步工作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來源:大眾新聞  2024-09-14 18:21:46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張文婷 陳曉婉 方 壘

  9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蘭州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山東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表示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勇擔使命、銳意進取,繼續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不斷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在濟南百里黃河風景區,各色苗木錯落有致,白鷺、喜鵲、天鵝等10余種鳥類在此棲息,繪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生態興則黃河美。“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五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主持召開以黃河為主題的座談會,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侯翠榮說,這五年,在總書記的擘畫引領下,山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經濟提質升級,環境穩中向好。與2019年相比,2023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改善25.2%、優良水體比例提升17.4個百分點。站在更高起點上,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大保護大協同格局,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省發展改革委黃河戰略推進處處長邢旭新第一時間學習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山東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戰略要求,推動黃河流域保護治理融合貫通,制訂出臺沿黃生態廊道保護建設規劃,實施100個、總投資308億元的生態廊道保護建設重點項目。”他表示,下一步,山東將堅持系統謀劃、科學部署、沿黃一體,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持續提升黃河流域生態系統功能。

  山東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省份,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對山東來說尤為重要。近年來,山東全方位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深入實施節水控水行動。

  “總書記指出,要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僅讓我們堅定了信心,也進一步明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省水利廳廳長黃紅光說,“十四五”以來,全省用水總量基本保持平穩,每年控制在241.1億立方米以內。2023年,全省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下降16.3%和11.8%,每立方米用水支撐GDP產出412元,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3.1%。山東將繼續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舉,全面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東黃河河務局局長趙銀亮說,5年來,山東黃河河務局全面提升黃河水安全保障能力,完成黃河干流、東平湖蓄滯洪區、北金堤滯洪區等防洪工程建設投資66億元,防洪工程體系更加完善;戰勝黃河干支流39次洪水過程,搶護險情1400余次。接下來,將持續提升山東黃河水安全保障能力,強力推進干流、東平湖、刁口河綜合治理提升,打造現代化防洪工程,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全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坐落于黃河尾閭的東營市,有鹽堿地341萬畝,鹽堿耕地196萬畝,是充實齊魯糧倉的新戰場、新陣地。作為唯一以鹽堿地為特色的國家級農業高新區,黃三角農高區為全國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示范樣板。

  “總書記強調抓好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努力提高耕地質量,為我們聚力打造鹽堿地農業科創高地注入動力。”山東省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朱英坤表示,將打好科技自立自強主動仗,著力構建可復制可推廣的鹽堿地種業發展模式,讓鹽堿地綜合利用成果惠及全國。

  民生福祉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之所系。“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總書記指出,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穩步增進民生福祉,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博興縣縣長孫戰勇說。

  近年來,博興縣扎實開展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龐家鎮在充分尊重農戶意愿基礎上,引導加入合作社的農民將土地經營權交由村級合作社,連片打造高標準農田。孫戰勇表示,博興縣將繼續堅持系統觀念,創新開展“雙社聯動”“三變增值”“三化配套”等共富賦能行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捧穩“致富碗”。

  黃河自菏澤東明縣入魯,在菏澤境內蜿蜒185公里,孕育了深厚的黃河文化。眼下,曹縣戲文紙扎傳承人趙曼麗帶著100多名中小學生共同制作的非遺作品《黃河謠》,正在菏澤非遺傳承館展出。該作品用戲文紙扎、面塑、泥塑等非遺技藝與綜合材料,再現了黃河沿岸的傳說故事以及春耕、播種、運糧等生活場景,吸引了眾多青少年前來參觀。

  “總書記強調保護弘揚黃河文化、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我倍感振奮。”趙曼麗說,黃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一代代人為之不懈奮斗。今后將用更多作品,帶領孩子們共同感受、繼承、發揚黃河文化。

編輯:許云峰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平县| 灌南县| 谢通门县| 姚安县| 定南县| 陇川县| 固阳县| 嵩明县| 石景山区| 繁昌县| 昌图县| 莎车县| 大邑县| 康马县| 故城县| 普宁市| 囊谦县| 和静县| 江门市| 德庆县| 滁州市| 集贤县| 兴海县| 余江县| 城口县| 镶黄旗| 宁陵县| 新丰县| 深水埗区| 乐安县| 周口市| 洞头县| 汝州市| 隆回县| 嘉善县| 毕节市| 香港 | 昭通市| 大英县| 北宁市|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