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呂曉磊 通訊員 倪群力) “以前路燈壞了要等好幾天,現在打開微信小程序點一點,半天就修好了!”11月3日,在臨清市青年路街道,居民王麗敏對著修好的路燈連連稱贊。
面對轄區人口結構復雜、服務需求多元的治理難題,青年路街道以“數據跑路”代替“人工跑腿”,搭建起覆蓋“人、房、事、物”的全要素數據庫。通過打通部門信息壁壘,實時采集更新信息,原本分散在各個角落的數據被“擰成一股繩”,實現了從“信息孤島”到“數據共享”的轉變。居民遇到問題,只需在“智惠青年共享未來”微信小程序上一鍵上報,系統便會自動派單、全程跟蹤,處理結果還能及時反饋,形成“發現—處置—評價”的完整治理閉環。
這一系統更像街道的“治理大腦”,能通過大數據分析預判民生需求。平臺自動生成的“民生需求雷達圖”“服務熱力圖”,讓養老床位缺口、社區醫療需求、就業崗位匹配等問題一目了然,推動基層治理從“憑經驗拍板”轉向“靠數據決策”。
以往網格員挨家挨戶登記信息、收集訴求的場景,如今變成了“主動敲門送服務”——系統精準識別出獨居老人、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網格員帶著定制化服務上門,讓治理既有“精細度”更有“溫度”。據統計,智慧網格系統運行以來,青年路街道民生訴求平均處置時長縮短約60%,12345熱線轉辦量下降超四成。網格員王燕感慨:“以前挨家挨戶登記就要花大量時間,現在技術幫我們‘減了負’,能更專注于為居民解決實際難題。”
智慧治理的魅力,還在于激活了社區共建共享的能量。通過該平臺,累計收集了居民百余條寶貴建議。在濟津社區,更是借此招募了23名“社區能人”,自發組建了維修、咨詢等多支志愿服務隊,平均每月開展公益服務20余次。
企業、社會組織和居民被一同聯結在這張網中,共同織就了一張“需求在網格發現、服務在網格開展、問題在網格解決”的民生幸福網。科技賦能之下,青年路街道正讓服務不僅“精準到人”,更“溫暖于心”。
2025-11-06 15:22:05
2025-11-06 15:21:06
2025-11-06 15:20:36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