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非遺東昌銅鑄傳承人馬先明制作古典鐘表
聊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電氣主管齊延賓在高壓配電室巡視設備
省級非遺東昌古錦傳承人梁平(右)傳授非遺技藝
■ 文/圖 尹騰淑 董甜甜
農家庭院窗明幾凈、美麗鄉村生態優美、產業融合興旺發達……走進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舉目遠眺是蔚藍的天空,環顧四周是怡人的景色。
道口鋪街道民營經濟成績單同樣亮眼——2024年1—9月份,規上工業產值完成47.37億元,累計增幅4.0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4億元,增幅26.21%。其中,技改投資4.6億元,增幅247.34%。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9億元,超額完成3億元的年終目標任務。建安總產值、社零額等經濟指標均位于全區前列。
地處東昌府區西郊城鄉接合部的道口鋪街道,因新型建材和非遺文化而著稱。近年來,道口鋪街道咬定目標不放松,全力打造奮斗之城、活力之城、品質之城、人文之城、幸福之城的“五城畫卷”,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支撐。
“民營經濟是鎮域經濟的主體和生力軍,是鎮域經濟發展的活力與希望所在。”道口鋪街道黨工委書記袁虎成介紹,近年來,該街道多措并舉服務民營經濟,從改善營商環境入手,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營造親商暖商氛圍,當好民營企業的自己人、娘家人、貼心人,推動民營企業匯聚創新力和競爭力,讓民營企業“如魚得水”,讓民營企業家“安心扎營”,呈現出“筑得好巢引鳳來,放水養魚魚歡喜”的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景象。
政策加碼
培育民營經濟成長沃土
坐落于道口鋪街道的聊城市三揚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東昌府區100MW智慧農業教育光伏綜合示范項目現場,空中俯瞰沿河道呈弧形排列的光伏板,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蔚為壯觀。
聊城市三揚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東昌府區100MW智慧農業教育光伏綜合示范項目(一期)投資額達3.5億元,為2023年東昌府區重點項目工程,總占地面積665850平方米,年發電量約為7000萬千瓦時。同時,通過引入花卉和中草藥種植產業,實現“棚頂發電,棚下種植”的雙重收益,帶動地方鄉村振興。
據了解,該項目之所以選址道口鋪,主要看中的是這里良好的發展環境。道口鋪街道堅持項目為王,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啟動跟蹤式服務機制,為項目單位精準制定“一張清單”和“一張表單”,安排“項目管家”主動服務、全程幫辦,為項目順利落地保駕護航。
綠色能源項目、綠色低碳型建材生產項目、數字農業產業園項目……一顆顆產業種子在道口鋪街道生根發芽,逐漸長成郁郁蔥蔥的產業森林。
一浪高過一浪的項目建設熱潮的背后,是道口鋪街道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的生動實踐。近年來,道口鋪街道始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先后出臺一系列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定和獎補措施,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力招引企業來此投資興業,全域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主動力、就業創業的主渠道。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道口鋪街道統籌雙招雙引和存量企業增資擴產,保質量、搶工期、趕進度,認真落實各級領導干部聯系幫包機制,加強部門之間、政企之間統籌聯動、密切配合,確保各重點項目扎實推進。以科學精準的舉措強化保障,認真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統籌資金、土地、能耗等支撐要素,積極向大項目、好項目傾斜。完善重點項目“綠色通道”,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限。針對項目全生命周期涉及的施工建設、資金籌措、人才引進等難點堵點問題,突出靶向發力、精準服務,提升工作實效。
精準發力
營商環境全方位優化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
走進聊城卓群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組裝車間,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正高速運轉,批量汽車用密封隔熱板正在智能化生產線上組裝完成。
創建于2000年的聊城卓群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生產汽車、家電用密封隔熱材料的企業。在道口鋪街道的引導和支持下,該企業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堅持產業化、科研化、現代化、國際化的經營理念,貫徹“質量決定市場,市場決定效益”的市場理念,努力把自身打造成為“行業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汽車、家電密封隔熱材料廠商。
“肥沃的土壤是我們企業發展壯大的基礎。在道口鋪街道,我們能夠時刻感受到政府服務的真誠與關愛。”聊城卓群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負責人邵強介紹,在道口鋪街道的幫助下,企業成功與聊城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達成戰略合作,在卓群建立博士工作站、聊城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實踐教學基地、聊城市低揮發高阻燃汽車內飾材料重點實驗室,目前正在申報聊城市技術創新中心。
近年來,道口鋪街道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優化,著力提升服務效能,完善保障體系,緊盯企業發展痛點、難點、堵點,助力企業解難題、提信心、增后勁。優服務,鍛造營商環境“新引擎”。實行干部分包企業責任制,定期深入項目、企業進行幫扶。解難題,跑出營商環境“加速度”。定期邀請轄區重點企業召開座談會,面對面聽取企業發展難點堵點問題,建立問題、責任、整改、效果四個清單,確保企業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轉作風,駛入營商環境“快車道”。組織開展項目建設、惠企政策等專題培訓會,提升一線人員服務項目、服務發展的能力,并將優化營商環境與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一體謀劃、統籌推進,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有需必應”。
政務服務能力強不強、效率高不高,企業的感知最敏銳、最深刻。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改善,道口鋪街道大力實施改革賦能轉型,深入實施“一次辦好”改革,立足“就近辦、一次辦、掌上辦”原則,緊抓“簡捷辦、聯動辦、全網辦”三個關鍵點,深化一表式聯審聯辦,推行“多表合一、聯合審批、統一反饋”等集成服務,從“多地、多窗、多次”到“一地、一窗、一次”,越來越多的企業、群眾享受到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帶來的便利。
用活“非遺+”
探索產業融合共贏之路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木版年畫,大家都積極了解體驗這種傳統技藝。”在道口鋪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看著前來體驗傳統技藝的小學生們全神貫注地印制著年畫娃娃,東昌府木版年畫省級非遺傳承人郭春奎干勁十足。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園。作為遠近聞名的非遺文化小鎮,道口鋪街道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東昌木版年畫、東昌銅鑄、東昌毛筆、東昌澄泥和文藝項目竹馬舞、花竿舞等珍貴非遺,歷盡歲月洗禮仍熠熠生輝。道口鋪街道現有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38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省級4項、市級11項,先后被授予“山東省文化生態名鎮”“山東省旅游強鎮”等榮譽稱號。
如何推動非遺實現有序保護與傳承,讓其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綻放新的光彩?
曾經,道口鋪街道非遺傳承和保護困難重重,非遺傳承人匱乏、傳播效能不足,產業化水平低、產業鏈薄弱,面臨著“傳承難、弘揚難、創新更是難上加難”的困境。面對發展困境,該街道不等不靠,多次組織外出學習、召開傳承人座談會、邀請專家研討,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破解非遺傳承難題的關鍵在于推進非遺產業化,而推進非遺產業化的關鍵在于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依托自身的非遺深厚家底兒,近年來,道口鋪街道秉承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念,積極探索“非遺+”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非遺與產業、節會、旅游、教育、科技、民生、黨建相融合,讓非遺文化在傳承中延續、在發展中創新,釋放非遺消費潛力,著力打造文化“兩創”助力經濟和社會效益“雙提升”的道口鋪樣板,走出了一條非遺“老手藝”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馬先明是省級非遺項目東昌銅鑄雕刻傳承人,他和團隊復原了幾近絕跡的宮廷制作技藝,將鐘表制作過程進行網絡直播,直播吸引了數十萬粉絲,鐘表及其周邊產品線上銷售火爆,創造了非常可觀的收益。2022年,故宮博物院更是以近30萬元的單品價格收藏了其制作的一臺升降式寶塔鐘。
在道口鋪街道的鼓勵和支持下,通過市場化運作,這些傳統技藝真正做到了名利雙收。“酒香也怕巷子深”,道口鋪街道的非遺產品搭上時代“順風車”,讓非遺產業行穩致遠,不斷為轄區老百姓帶來實惠,不斷釋放技術紅利。現階段,道口鋪街道正在緊鑼密鼓地打造“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品牌聚集區,強強聯合,組建非遺項目組織,充分發揮非遺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搭建起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村民就業增收的新平臺,走出了一條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活躍民營經濟、激發市場活力的道口鋪之路。
篤行實干不松懈,砥礪奮進開新篇。站在新的起跑線,道口鋪街道將以聚力的姿態、攻堅的精神、突破的標準,真抓實干、唯實爭先,進一步落實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一攬子政策和舉措,持續優化發展環境,不斷提振企業信心,促進民營企業創新能力更強、應變能力更強,產業結構更優、綠色低碳更優,開放層次更高、管理效能更高,持續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新氣象新擔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聊城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