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英東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歷,在電商平臺購物時,被反復彈窗提醒后開通了小額“免密支付”功能,想要關閉時卻發現不知道如何操作。
近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就“免密支付”業務發出倡議,一方面肯定了其提升交易效率、優化用戶體驗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則著重強調了須加強業務安全管理,切實保護用戶權益。“免密支付”在為我們生活帶來極致便利的同時,也悄然打開了潛在的風險之門,如何掌控這柄“雙刃劍”,成為擺在行業、用戶乃至全社會面前的重要課題。
“免密支付”的興起,是數字時代追求效率的必然結果。它通過簡化支付流程,將原本需要輸入密碼、驗證身份的多步操作壓縮為“一鍵完成”,極大地縮短了交易時間,讓消費體驗更便捷。然而,當支付環節的“鎖”被卸下,與之伴生的安全風險便不容小覷。
從服務提供方而言,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其一,授權環節的規范性問題。過去,部分平臺存在“默認開通”或誘導式開通的現象,用戶在不甚了解業務細則的情況下便已開啟此功能,知情權與選擇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其二,風險管理機制有待加強。對商戶資質的審核、應用場景的風險評估、交易額度的動態管理若存在漏洞,便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資金盜刷的通道。其三,交易監測與響應能力至關重要。缺乏有效的風險模型與實時監測,難以及時識別和攔截異常交易,導致用戶可能在毫無察覺中蒙受損失。其四,針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保護措施需要加強。老年人普遍存在對新興支付方式理解不深,風險防范能力相對較弱等狀況,更需要清晰的信息提示和便捷的功能管理選項。
解決“免密支付”問題的核心在于,推動構建一個“規范授權、智能風控、權益保障、用戶教育”四位一體的安全生態。首先,支付服務主體必須將用戶意愿和知情權置于首位,特別對老年人來講,更應采取審慎原則,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充分揭示業務核心內容和潛在風險,尊重其真實意愿;其次,支付機構需要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構建更加精準、靈敏的風險識別與防控體系;再次,要構建暢通、高效的投訴處理渠道和便捷的功能關閉通道,針對老年人開通“一鍵查詢”“一鍵取消”以及交易信息定期推送等功能;最后,用戶須做好設備與賬號的安全管理,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定期檢查簽約情況并關注交易提醒。
我們樂見技術帶來的便捷,但絕不能忽視其潛藏的風險。唯有各方協同努力,在創新中堅守安全底線,在便利中不忘風險防范,才能使“免密支付”真正成為服務美好生活的可靠工具。
2025-11-18 09:06:27
2025-10-17 17:49:13
2025-10-19 17:48:46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