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麗
我國城鎮居民面臨“育兒難”“育兒貴”“育兒憂”三大難題,尤其是雙職工家庭的育兒焦慮尤為突出。當“帶娃”難題困擾年輕夫婦,讓他們考慮是不是要生娃或多生娃時,我們欣喜地看到,今年,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首次進入本科序列,首批學子已踏入校園。這不僅是人才培養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更是對社會需求的一種回應。
“不敢生”的背后是托育焦慮。對于雙職工家庭而言,“孩子誰來帶”是一道現實難題。祖輩還沒退休或者力不從心,保姆市場魚龍混雜,托育機構價格高且質量參差不齊……種種困境,困擾著年輕的父母,也影響著社會的生育意愿。數據顯示,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人數約3000萬,超過三成嬰幼兒家庭有托育需求,但實際入托率僅為7.86%。巨大的供需差異表明:我們缺的不是托位,而是讓人放心的、高質量的托位。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帶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學研究表明,0—3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窗口期”。這一階段的照護,早已不是“吃飽穿暖、不磕不碰”的基礎照料,而是關乎一個生命最初幾年認知、情感、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性干預。一個專業的托育老師,是觀察者、引導者和伙伴,他們通過“科學的回應性照護”,最大限度地激發嬰幼兒的潛能。大學培養“帶娃專家”不僅正當其時,也是對生命的一種關鍵性投資、一種責任性照護。
目前,我國持證保育人員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不足10%,專業人才缺口巨大。大學開設本科專業,是補上人才短板的關鍵一步。但要真正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托育人才隊伍,需著手完善相關配套舉措,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比如加強高校與行業的對接,讓專業能力高效轉化為服務品質;完善職稱晉升通道、提高薪酬待遇、明晰職業發展前景等,增強從業者的獲得感、歸屬感。近日舉辦的2025年職工托育職業技能大賽,正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它標志著國家對托育人才的重視。
期待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這批新時代的“帶娃專家”能盡快成長、施展才干。他們肩負的,不僅是幫年輕父母“看孩子”,更是為國家的未來“育幼苗”。當專業照護能托舉起每個家庭“穩穩的幸福”,“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才能真正照進現實。
2025-11-18 09:06:27
2025-10-17 17:49:13
2025-10-19 17:48:46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