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莎莎
據封面新聞報道,小天才兒童手表的社交功能被眾多中小學生濫用,甚至滋生出代養號、刷贊、賬號租賃等灰色交易亂象,引發社會關注。
兒童手表從安全守護工具演變為社交“硬通貨”,催生灰色產業鏈,反映出產品設計中的缺陷,讓人懷疑企業是否存在利益考量,以致背離了產品的設計初衷。
在小天才手表的社交生態中,“主頁點贊數”成為衡量孩子社交地位的核心指標,學生為成為“大佬”不惜花錢購買代運營服務。而且,產品設計人為制造“稀缺感”。等級制度限制每日點贊數量,低等級用戶僅能點5個贊。這類規則看似激勵孩子使用,實際上將成人世界的“流量邏輯”強加于兒童,偏離了產品以安全為本的初衷。
在小天才社交圈,孩子們將虛擬數據等同于社交價值,扭曲了價值觀,助長了攀比心理。畢竟,一個人的“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點贊之交”無法帶來真正的友誼。
更值得警惕的是,智能設備本應是服務于人的工具,卻在某些場景下“反客為主”,影響著使用者的行為與認知。
小天才灰色產業鏈的存在,暴露出企業責任、家庭監護與法律監管的三重缺失。企業方面,今年夏天,小天才在輿論壓力下開始調整,將“主頁點贊”改為“運動贊”,但未從根本上取消攀比機制,第三方刷贊工具仍可繞過限制。家長端管控功能操作復雜,導致家長不能及時落實監護責任。《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中明確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履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義務,承擔社會責任,但未能有效落地。
反觀游戲、短視頻等行業,抖音近期推出的“未成年人陪伴計劃”,雖然同樣面臨未成年人保護難題,但通過強化實名認證、建立親子協同管理機制、推行內容分級制度等,在“堵”與“疏”之間尋求平衡。這些實踐說明,技術向善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應成為智能產品設計的核心邏輯。
技術的本質是服務于人,而非定義人、異化人。兒童智能設備不應成為社交競技場,而應是陪伴成長的守護站。我們需要的不是復雜的等級系統,而是更簡潔的安全功能;不是虛擬數據的堆砌,而是真實成長的記錄。企業應回歸“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取消誘導攀比的機制,強化家長端管控,建立以健康、學習為導向的激勵體系。監管部門也需加快出臺行業標準,明確兒童智能設備的功能邊界與倫理紅線,讓科技真正守護成長。
在今天,限制未成年人上網,成了大部分家庭的共識。畢竟“防沉迷”關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系到千家萬戶幸福,平臺應多在“技術向善”的方向上努力,而非以追逐商業利益為先。希望各方共同努力,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網環境。
2025-11-18 09:06:27
2025-10-17 17:49:13
2025-10-19 17:48:46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