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鵬
隨著“雙十一”購物節的到來,“巨型吊牌防退貨”這一話題意外沖上熱搜,引發全網熱議。有消費者曬出網購服裝上懸掛的A4紙大小硬質吊牌,上面標注“拆除不退不換”醒目字樣,這既透著商家的警惕,也反映出當下電商生態中買賣雙方日趨緊張的關系。
電商領域的退換貨亂象早已不是新鮮事,女裝類商品尤甚。數據顯示,該品類部分商家的退貨比例甚至達60%。比高退貨率更讓商家鬧心的,是少數消費者的惡意“蹭穿”行為:購買服裝后刻意保留吊牌,穿著參加聚會、活動等特定場合,待使用完畢后便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政策退回商品。這種超出正常試穿范疇的操作,不僅讓商家承擔了商品折舊、物流等額外成本,還打破了市場交易的公平底線。在反復受損的困境下,商家被迫想出各類防惡意退貨妙招。“巨型”吊牌因能有效降低惡意退貨率迅速走紅,還出現了羽絨服拉鏈掛密碼鎖、確認收貨才告知解鎖密碼等“奇葩”措施。這些看似極端的防御手段,實則是商家維權無門后的無奈之舉。
然而,這種“防御性”措施也誤傷了許多正常消費者。對于正常消費者而言,“巨型”吊牌嚴重影響試穿體驗,無法準確判斷服裝的版型、舒適度;一旦拆除吊牌,即便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又可能面臨退貨無門的困境。而原本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七天無理由退貨”政策被少數人濫用,最終導致多數消費者成了這一亂象的受害者。
破解電商惡意退貨困局,絕非單一主體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平臺、監管部門與消費者形成合力。電商平臺應加快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利用大數據技術精準識別異常退貨行為,對惡意退貨用戶采取限制購買、降低信用等級等措施,并為誠信商家提供引流與成本補貼等;監管部門需細化相關規則,明確“商品完好”的具體標準,厘清正常試穿與蹭穿的界限,讓商家維權有據可依,也讓消費者權益得到真正保障。
信任的建立需要日積月累,而破壞只需一瞬間。“巨型”吊牌不該成為電商交易的“標配”,只有各方堅守誠信底線、主動承擔責任,才能讓網購真正回歸便捷、安心。
2025-11-11 16:59:51
2025-11-11 16:41:23
2025-11-11 16:37:41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