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莎莎
近日,地鐵站內蕉內保暖衣廣告設計引發爭議,網友直言“被嚇一跳”“辣眼睛”。回顧2025年品牌營銷“翻車”事件,還有桃李面包“生活毒打”式說教,瑞幸咖啡被指“物化女性”等,這一場場爭議看似始于創意,實則暴露出品牌營銷邏輯與社會價值錨點共振上的矛盾。
市場營銷中,品牌方自然想持續保持話題和熱度,但是,當調動消費情緒、和消費者玩在一起成為生意的關鍵時,品牌方應以什么樣的內容和姿態展現品牌文化,使品牌敘事正向切中社會心理,得到廣泛認同,而不是引發全民爭議呢?
不容忽視的是,在產品日趨同質化的當下,品牌文化敘事非常重要。一是,隨著社交網絡與生活的融合,定義商品價值的話語權正不斷從品牌方轉移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越來越熱衷于用消費來表達某種主張。而品牌方需要洞察其消費主張,并主動迎合。因此,文化敘事成為品牌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聯系的切入點,好的廣告能夠精準觸動消費者心弦,保持品牌活力,保證品牌流行性和活躍度,形成具有高度認同感的用戶社群,將一次性購買行為轉化為長期的信賴與追隨。
但很多時候過猶不及。品牌在借社會議題和文化價值觀追求流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多思考社會熱點,分析社會文化走向和國民消費心理,避免對消費者造成“冒犯”。不少品牌在追求話題熱度時陷入的誤區值得探討。比如,蕉內廣告引發部分網友“視覺不適”,原因在于其過度追求視覺沖擊,讓網友感覺被視覺霸凌。地鐵作為城市公共空間,廣告發布需考慮市民的普遍感受。比如,桃李面包將品嘗月餅與“生活的毒打”相關聯,其居高臨下的說教口吻引發了消費者反感。畢竟,真誠的對話遠勝于單方面的灌輸,“爹味”營銷注定要被輿論抵制。比如,瑞幸蘋果拿鐵文案一開始因文采斐然被褒獎,而后被批評,這警示品牌在追求傳播效果時應規避敏感話題。任何可能強化刻板印象、貶損特定群體的表達,都會引發網友的批評。
面對屢屢發生的“翻車”事件,品牌與相關各方應共同反思,推動品牌營銷回歸理性與溫度。品牌營銷的本質是連接,而可持續的連接永遠建立在尊重之上。對品牌而言,要尊重公共空間,創意不能以犧牲部分公眾舒適度為代價;要尊重消費者,以平等、真誠的溝通取代單方面的說教;要尊重社會主流價值觀,將多元文化視角真誠融入品牌實踐。當然,更得注重產品品質過硬和能提供優質的服務。
或許一些消費品牌或品類因炒熱話題帶來一時的熱度,但這份熱度并不能持續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唯有不斷提升“產品力”,與消費者真誠溝通,才能始終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2025-11-04 11:22:55
2025-11-04 11:21:39
2025-11-04 11:20:01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