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目倫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閱讀如同一盞明燈,為城市注入溫暖與活力。從社區讀書會到無障礙閱讀服務,從兒童閱讀活動到銀發共讀,閱讀正以多元形式連接人與人、人與城市,讓文明的光輝灑滿每一個角落。
在聊城,有一處獨一無二的水上湖景書房,入門即是大廳,大廳與包廂之間棧橋相連,樓臺軒榭、湖光城影相映成趣。它就是海源書房·水云間。
如今,聊城已建成77家海源書房(包括13家鄉村書房),建設縣級圖書館7個、圖書館分館68個、服務分點24個,配送圖書12000多冊,更換圖書1000多冊。
一片昏曉讀書日,正是人間最樂時。國慶中秋假期,2025“兩河明珠”圖書節暨江北水城(聊城)書展在城市書房、圖書館、新華書店次第啟動,開啟了一場有溫度、有情懷的書香之旅。
城市的溫度,藏在書頁間的文明密碼里。在海源閣古籍中心圖書修復臺前,經常會有家長帶著孩子屏息凝神,一絲不茍地修復泛黃的“古籍”書頁,為破損的圖書“療傷”;在成頤堂海源書房,古色古香的書架上擺滿各類書籍,吸引眾多市民到此樂享美好閱讀時光。
城市的溫度,孕育在閱讀催生的創新土壤中。90后讀者王女士陪孩子來到新華書店,用一張消費券購買了一本期待已久的新書。圖書節上,很多年輕人聚在一起,在“AI應用”討論中碰撞靈感。
城市的溫度,流淌在閱讀營造的共同體中。在新華書店,經典誦讀、模型制作、非遺體驗等活動,讓退休教師、快遞小哥、全職媽媽圍坐一堂,在合作中打破隔閡。閱讀空間的開放,正在重塑陌生人社會的交往模式。
人如此,城市亦然。一座城市的高光,映照出一座城市厚積薄發的特色優勢,也彰顯著其獨具魅力的精神氣質;一座城市的靈魂,則蘊藏在大街小巷的書香中……
近年來,聊城積極探索“圖書館+”服務分點模式,已建成公共圖書館8個、新華書店42個、農家書屋2000余個,“書香聊城”品牌愈加閃亮,“15分鐘閱讀圈”逐步完善。
閱讀,不僅是個人成長的階梯,更是社會關系的“黏合劑”和城市文明的“年輪”。千年前,陶淵明寫下“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蘇軾寫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而今,聊城人依然相信:書頁翻動時,世界便打開了。
當書香彌漫于街頭巷尾,城市變得無比鮮活、生動;當書頁翻動的聲音與城市脈搏同頻,溫暖便在此間悄然生長。從此,城不只是城,是文化的登高遠眺;水不只是水,是思想的奔流不息。
2025-10-14 10:19:17
2025-10-14 09:02:55
2025-10-13 19:43:36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